杂文《“捏碎”郝寿臣与引进汉堡包》原文及鉴赏

说起中国京剧艺术,非要提郝寿臣不可,在他身上闪耀着一位非凡艺术家的传奇色彩,以及传授技艺的豁达胸襟。

郝寿臣生于1887年,父亲是木匠,小时候跟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先生学 “铜锤花脸” 。15岁时出演于天津会芳园。不久,便“倒仓”了(嗓音变哑)。不得不为他人充杂役,曾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兵营执炊。嗓音稍恢复,他边演边练,精益求精,终于以架子花脸兼铜锤而自成一派,名声大起,与侯喜瑞同时被誉为 “活曹操” ,在中国京剧艺术史上砌成一座丰碑。尔后,他收纳的弟子袁世海、周和桐等,也都成了净行名家。解放后的一年,袁世海准备对郝老的看家戏《桃花村》进行较大的删改。作为立雪郝门二十年的得意弟子,深知改动老师多年心血结晶的艺术品并非儿戏,为此决心难下。但他想起郝寿臣经常耳提面命的一句话: “你要把我捏碎了变成你的,不要把你捏碎了成为我的。”果真,“捏碎”了郝寿臣,才有了袁世海的新的《桃花村》。

从郝寿臣要求弟子“捏碎”自己一说,以及袁世海敢于“捏碎”尊师之举,说明了善于继承乃师而又敢于突破乃师,则是创宗立派,发展艺术的重要一环。郝寿臣既非梨园世家,当初又未列入名门,由于他“捏碎”了一个个自己崇拜的艺术家,有着善纳百川的海量,才有了独具特色的郝寿臣。同样,也才有了袁世海。非但京剧艺术,中国各大剧种以及地方戏曲,能够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并且一代新人换旧人,无一不是在“捏碎”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最后变成“我”自己的。倘若,对高师名家视为“偶像”,只能模拟,不敢越雷池一步,整个艺术就要僵化。我由此又联想到“豆腐汉堡包”来。

随着对外开放,我国也引进国外一些美味食品如“可口可乐”、“汉堡包”等。由于我们只是采取如法炮制的简单模拟手法,出售的汉堡包一个要价七、八角钱,“味美价高”,问津人很少。而当中国的豆腐风摩世界之时,美国却制成了“豆腐汉堡包”。在外形上看,它同美国传统的汉堡包一样,但两片面包当中夹着的不是牛肉而是豆制品。这“豆腐汉堡包”,价格低廉且又味美,可谓“中为洋用”的颇为得法。如果我们对于闻名世界的快餐食品敢于改造,那么豆腐之乡的我们,才理应首先拥有这“豆腐汉堡包”的发明权。这等怪事又非仅此一例,据报载,今年6月中旬,上海市场出现了一种透明塑料盒装豆腐,这是由一家豆制品厂引进日本生产线所生产的,人称“洋豆腐”。由于价格太高,又缺少相应的辅助设备,顾客买回家便成了一盒浆糊。故而,“洋豆腐”在上海受到冷落。这种“洋豆腐”以“洋”取替“中”,丢掉了自己固有的技术基础,也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这实际上是让人家把自己给“捏”没了。

已然是好多年了,一些同志在文学艺术的作品评价和理论研究中,不厌其烦地引用中外名人的话,或者重复人家的观点,绝少自己的独特见解。别人写某个题材作品而一举成名,便有好多人也跟着重复描写这一题材。在美术创作中,也出现了对“现代派” 一味模仿的势头。至于在声乐中,对港台表演格调不分美丑,全盘吸收……。凡此等等,“顶礼膜拜” 得还少吗? 这种状况在经济生活中也时有反映。

诚然,我们对别人已成功了的经验要尊重、要学习。但是,我们绝不能走人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决不能去吃人家嚼过的馍。必须在“捏碎” 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新的“我”来。

1985.11.27

( 《丹赤杂文选》 )

【赏析】 

丹赤这篇杂文是写继承和创新问题的。这是个老问题了,但他却写出了新意。因为他联系了新的实际,做了新的开掘。

全文一直围绕着“捏碎”这两个字做文章。郝寿臣对他的弟子讲: “你要把我捏碎了变成你的,不要把你捏碎了成为我的”。这话很有哲理意味。郝寿臣捏碎了自己崇拜的很多艺术家,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袁世海又捏碎了郝寿臣,接着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文章的下半部,又讲了美国人捏碎了“汉堡包”,创出了“豆腐汉堡包”。但我们的一家豆制食品厂引进了日本一种透明塑料盒装豆腐,却没有将其“捏碎”,结果变成了一盒浆糊。你看,在“捏碎”这两个字上竟有这样多正反两面的文章,使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捏碎”就是继承、移植和创新的意思,只是“捏碎”这两个字更简练,更形象罢了。

杂文总是力求写出新意。但并不是一切旧的都是坏的,一切新的都是好的。那爱滋病倒是新的,能说是好的吗?那“实事求是”、“推陈出新”是早已有的,难道就不需要再说吗?其实,最根本的真理,往往是需要一再重复的。其他文体如此,杂文亦是如此。可是有些人,做翻案文章有了瘾,既批判“愚公移山”、“无欲则刚”,又要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匹夫无责”,这就是牵强附会、颠倒是非了。所以,杂文的求新,不是胡乱翻新,而是在坚持真理中求新,求真理的发展。

要想发展和创新,就要联系新的实际,包括社会生活的实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实际。丹赤这篇杂文,就研究了“可口可乐”、“汉堡包”的引进,“洋豆腐”的引进,有的注意按本国的情况,消化、吸收、改造,取得成功,也有的生搬硬套,结果遭到冷落和失败。看来,这其中也是大有学问的。除经济领域中的问题以外,此文还谈到文学艺术的问题,其中包括诗文、音乐、美术,都有不少丑恶的东西混进来,教训也够多了。作者提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借鉴和吸收,也需要“捏碎”,不能只吃别人嚼过的馍。在这里,把“捏碎”推及到十分广阔的领域。

丹赤在谈自己写作杂文的体会时曾说: “我愁苦的,是自己总不能突破自己。”基于此,他刻苦读书,剖析社会,登高望远,力求超越自己。他在杂文写作上,也在练“捏碎”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