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厕所协会”》原文及鉴赏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睡,缺一样就会阻塞不畅。我们的祖先对吃喝自然十分讲究,创造了世界瞩目的饮食文明,但对拉撒之类的事,仁人君子似乎不屑一顾。因此,从旧社会起就不讲究厕所。那个“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而至病入膏肓的晋景公,新麦没吃上,急得腹胀欲泄,让人背到厕所,竟在厕内“陷而卒”。连君王也淹死在厕所里,可见那厕所的 “脏乱差” 了。古厕与猪舍同,动物与人共用。直到现在河北农村还养“大粪猪” ,猪舍与厕相通,大概即源于此。参观故宫,可谓金碧辉煌,而皇家厕所不过尔尔,可见,我们古代是只顾一头,不管拉撒的。
其实,现代文明存在于每个角落。进入餐厅,窗明几净,香气袭人,如入天堂,这固然很好; 而进入厕内,则蝇飞蛆爬,臭气熏天,犹如到了地狱,那就不妙,足以影响生活质量。据说,对中国厕所,在国外啧有烦言,话很难听,说什么 “因为方便时,极不方便,因此不敢到中国来旅游” ; 又说什么 “中国的厕所不用写 “W·C”,几百米以外就能闻到。” 又说长城上的厕所,自从成吉思汗时就没扫过” 。这自然有些刻薄,但厕所不卫生也是实情。笔者见一位华侨蹲茅坑,因坑内尿水太多,溅了一屁股,弄得他哭笑不得,为此小事影响了他的爱国之心。
建立较卫生的厕所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日 本有厕 所协会,发起过一场运动,他们的新一代厕所就象咖啡馆一样漂亮,以至推销员竟认错了门,去推销咖啡。
我国自开放以来,一扫旧中国的旧习,注意起厕所的事,在城市已建起一些较卫生的厕所,据说有的高级饭店里的厕所已是第四代厕所,叫空气压力厕所。然而,大街上,公共场所的厕所有些却依然如故,就是新建的一些,也缺乏管理。太原市有些居民大院的厕所,厕房在院内,掏粪坑却面向大街,连门也不安,夏天污水横溢,扔满瓜皮果核实在难看、难闻,呛得人出不来气,保你不敢稍事逗留。这实在也该进行些“技术改造” ,有个什么 “长” 管一管了。
据说,有的城市建了高级厕所,里面有洗手设备: 卫生纸、毛巾、香皂,进一次收点钱。于是有人便说这是高消费,要反对。以我看,这几分钱谁也花得起,用卫生纸要比用瓦片强,这种凡收钱就要反对的人,我就反对。适当收费与高消费何干!
目前,讨论文化形成了一种“热”,我想厕所也是一种文化。与其泛泛而谈文化,还不如研究些专题,如起居、礼仪、风俗、膳食、交通、婚姻、厕所等等。如此说来,虽然当前各式各样的学会、协会乃至会长、理事已有很多,但厕所协会,厕所学会,未始不可成立。我发愁,这会长、理事怕没人当,因为爱“高雅”的名人,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厕所协会会长”的字样,他未必高兴。这实在是令人“徒唤奈何”的!
(1987年4月30日《山西日报》)
【赏析】
目前,讨论文化形成了一种“热”。然而把厕所问题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来论说,见于报刊的还不多。现在经作者这么一写,让人看了,感到问题确实该论该议该解决。因此,能够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开凿出发人深省的论题,这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可见作者的洞察能力非同一般;而把人们通常不屑一顾的厕所问题提到文化的高度来分析,更见其文化根底。
写杂文是要论理的,而优美的杂文往往赖于论理的形象化。形象生动,这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你看那位病入膏盲的晋景公,那位溅了一屁股尿的华侨,其无可奈何,其哭笑不得,都跃然纸上,他们使人觉得可悲、可叹,进而使人深深认识到厕所问题也是个老大难,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在众多的文论中,都强调写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究竟怎样才算好?我认为象本文这样首尾相呼应,即是。文章一开始就指出“拉撒”是人的生活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却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仁人君子更不屑一顾。当然这是我们中国的老传统。现在有不少国家非常重视解决厕所问题,有的还成立了协会,发起了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文章的结尾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同时也道出了隐忧。这就告诉我们,要彻底革掉那些不文明的传统,非痛下决心不行!如此文气贯通,首尾相衔,显示了作者结构文章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