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庙碑》原文及鉴赏

碑者,悲也②。古者悬而窆用木③,后人书之④,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⑤,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⑥,生而有功德政事⑦者,亦碑之⑧; 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⑨。余之碑野庙⑩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11),直悲夫氓竭其力(12),以奉(13)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越间好事鬼(14),山椒水滨多淫祀(15)。其庙貌有雄而毅(16)、黝而硕(17)者,则曰将军; 有温而愿(18)、皙而少(19)者,则曰某郎; 有媪而尊严者(20),则曰姥(21); 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22),峻之以陛级(23),左右老木,攒植森拱(24),萝茑翳于上(25),鸱鸮室其间(26)。车马徒隶(27),丛杂怪状。氓作之,氓怖之。大者椎(28)牛,次者击豕(29),小不下鸡犬。鱼菽之荐(30),牲(31)酒之奠,缺于家(32)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一日懈怠,祸亦随作,耋孺畜牧栗栗然(33)。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34)其时邪,而自惑其生(35),悉归之于神。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36); 以今言之,则庶乎(37)神之不足过(38)也。何者? 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食于生人(39)。无名之土木(40),不当与御灾、捍患者(41)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42)有之,温而少者(43)有之; 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梁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44)。解民之悬(45),清民之喝(46),未尝贮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殴之以就事(47),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 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48),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49),颠踬窜踣(50),乞为囚虏之不暇(51)。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52)耳,又何责其真土木耶? 故曰: 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既而为诗,以乱其末(53):

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固无以名(54); 土木其智(55),窃吾君之禄位,宜如何可仪(56)? 禄位颀颀(57),酒牲甚微,神之飨(58)也,孰云其非(59)?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60)!

(《甫里先生文集》 )

【注释】

 ①野庙碑——为野庙所写的碑文。野庙:不知名的庙。②碑者,

悲也——碑就是用来表示悲思的。碑:《说文》: “竖石也。”陆龟蒙以悲释碑,并说碑由此得名,于古无征。③古者悬而窆(bian)用木——古时候悬吊棺木放进墓穴安葬时装辘轳系绳子用的木桩。窆:埋葬。④后人书之——后人把死者的事迹写在这木桩上。⑤去——除,这里是拔掉的意思。⑥以降——以下。⑦功德政事——功业、德行和政绩。政事:这里指政绩。⑧亦碑之——也为他立碑。⑨失其称——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自秦汉以来,始谓刻石曰碑。”按:秦称刻石,汉以后称碑。⑩碑野庙——为野庙作碑文。碑:这里作动词,是作碑文的意思。(11)纪——通“记”,记载的意思。(12)直——仅仅,只是。氓(meng):农民。(13)奉——供奉。(14)瓯、越间好事鬼——浙江东南一带的人喜欢奉祀鬼神。瓯、越间:今浙江省东南部、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一带。汉初东越王刘摇在东瓯(今浙江永嘉县)建都,地濒瓯江,世称瓯越。越:古代种族名,为百越之一。(15)山椒水滨多淫祀——山顶与水边到处可以看到祭祀鬼神的。山椒:山顶。谢庄《月赋》: “菊散芳于山椒。”李善注: “山椒,山顶也。”(16)雄而毅——威武而刚毅。(17)黝而硕——黝黑而高大。(18)温而愿——温和而善良。愿:朴实、善良。《书·皋陶谟》: “愿而恭。”孔颖达疏: “愿者,悫谨良善之名。”(19)皙(xi)而少——白嫩而年轻。皙:皮肤白。(20)媪(ao)而尊严者——神情严肃的老妇人。媪:老妇人的通称。(21)姥(mu)——老母,对老年妇人的尊称。(22)敞之以庭堂——把厅堂盖得很宽敞。(23)峻之以陛级——把台阶石级砌得很高。峻:高。陛(bi):宫殿的台阶,这里泛指台阶。(24)攒(cuan)植森拱——用繁密茂盛的树木把神殿拱卫起来。攒:聚集。森:树木丛生茂密的样子。拱:环绕,拱卫。(25)萝茑(niao)翳(yi)于上——女萝和茑萝遮挂在上面。萝茑:女萝和茑萝,两种攀缘植物。翳:遮蔽。(26)鸱(chi)鸮(xiao)室其间——鸱鸮在中间筑巢。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27)车马徒隶——(两廊)塑着车马和鬼卒。徒隶:鬼卒供神役使,故称徒隶。(28)椎——杀。杀牛先用椎猛击头部。(29)豕(shi)——猪。(30)鱼菽之荐——用鱼和蔬菜之类做供品。菽:豆类的总称,这里泛指素食。荐:进,供奉,指向鬼神进献物品。(31)牲——牲口,指供祭祀用的家畜。《周礼·天官·包人》: “庖人掌共六畜。”郑玄注: “六畜,六牲也;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32)家——指家中祭祖先。(33)耋(die)孺畜牧栗栗然——老人、儿童和饲养放牧牲畜的人都会惊恐不安。耋:年事已高的老人。《尔雅·释言》注: “耋,老也,八十曰耋。”又《左传·僖公九年》杜预注: “七十曰耋。”孺:幼儿。畜牧:指饲养放牧牲畜的人。栗栗然:害怕得发抖的样子。(34)适丁——恰好碰上。(35)自惑其生——不懂得自已生老病死的规律和原因。(36)戾(li)——不合,荒谬。(37)庶乎——也许,差不多。(38)不足过——不值得责怪。过:责怪,动词。(39)其死也则血食于生人——他们死后就受到人的奉祀。血食;古代祭祀时要宰杀牲口作祭品,故称鬼神享祭为“血食”。生人:生民,百姓。(40)无名之土木——指野庙中不当祭祀的偶像。(41)御灾、捍患者——指礼制规定该祭的神,他们曾为百姓出过力。(42)雄毅而硕者——指外表威武刚毅、高大粗壮的官吏。(43)温而少者——指貌似温和忠厚而又年轻的官吏。(44)升阶级……皆是也——登上台阶进入殿堂,坐在厅堂里的筵席前,听音乐,吃美味,乘车骑马,有仆从差役跟随的,都是这样的人。阶级:台阶,此指殿堂。耳:听,作动词。弦:指琴瑟之类的乐器。匏(pao):指笙、竽之类的乐器。口:吃,作动词。载:乘坐。梁:好小米,古代以为美食。拥:簇拥跟随。(45)悬——倒挂,比喻极大的困苦。(46)暍(ye)——中暑,这里指病痛灾祸。(47)殴之以就事——指强迫老百姓缴赋税、服劳役等。殴:同“驱”。(48)大夫之忧——指国家遇到困难。(49)徊(hui)挠脆怯——畏惧退缩,不敢向前。佪:俳佪,往来不进的样子。挠:纷乱的样子。脆:懦弱。(50)颠踬(zhi)窜踣——跌跌撞撞狼狈逃命。颠踬:跌倒。窜:逃窜。踣:向前仆倒。(51)乞为囚虏之不暇——乞求做俘虏还来不及。(52)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这不过是戴着纱帽会说话的土人木偶。缨:帽上的带子。弁(bian):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缨弁是古代官吏的服饰。(53)以乱其末——把它作为结束语放在文章的后面。乱:乐曲的卒章。末:末尾。(54)固无以名——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固:本来。名:名义,命名,这里引申为“称道”的意思。(55)土木其智——头脑象土人木偶一样的人,意即毫无用处的人。(56)宜如何可仪——怎么可以做(百姓的)榜样呢。宜:助词,无义。《诗·周南·螽斯》: “宜尔子孙,振振兮。”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五: “宜,助语词也。……宜尔子孙,尔子孙也。”仪:仪法,榜样。《国语·周语》: “示民轨仪也。”(57)颀颀(qi)——身材修长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优厚”的意思。(58)飨——吃,这里是享用祭品的意思。(59)孰云其非——谁能说这种祭祀不对呢?孰云:谁说。(60)孔——很,甚。

【赏析】

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作者借给野庙写碑文,巧妙地对作威作福、荒淫腐朽的反动统治者进行了痛快淋漓的嘲讽和鞭挞。

用野庙比朝廷,化抽象为具体,使本文气顺理畅,通俗易懂。唐末统治者荒淫腐败,贪官污吏鱼肉人民,整个社会乌烟瘴气,广大劳动人民苦不堪言。但人民却“不曰适丁其时邪,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这既是一种愚昧,也是一种悲哀。作者就从这里下笔,对统治者的罪行加以揭露和抨击。比譬愈具体贴切,说理就愈充分明白。针对统治者“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梁肉、载车马、拥徒隶”,“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殴之以就事”的特点,作者不遗余力地将野庙中“土木其形”的居处、声威作了具体的描绘和比譬。野庙的阔大神圣,正是官府衙门的写照; “将军” 、“某郎”、“姥”、“姑”是野庙中各类偶像的概括,也是朝廷各色官吏的象征; 神居敞室,官坐高堂; 神“血食于生人”,吏鱼肉民众……几乎是一一对应写来。官场中一切故事无不融于野庙的叙写之中,晓畅明白,妇孺能知。

本文的比譬说理还做到了生动别致,曲折含蓄。作者写野庙全出为静态。宽敞的殿堂,高峻的台阶,葱茏的古木,蓊郁的藤萝,鳞栉的鸟窝,木然的车马,凶恶的鬼判,以庭堂为聚光点向外、向里透视,层次丰富,氛围肃杀,活脱脱一座人间森罗殿。写“缨弁言语之土木”时,则是全方位的动态描写,统治者贪婪奢靡,凶残丑恶,尽现笔端。一静一动,错落有致。而碑的由木而石,由“悲”而“碑”;“土木之形”的由过而不足过,由神之过推及“缨弁言语土木” 之过,层层剖析,始露真谛,又极尽迂回曲折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