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马驾山记》原文及鉴赏
马驾山在光福镇西①,与铜井并峙②。山中人率树梅、艺茶、条桑为业③,梅五之,茶三之,桑视茶而又减其一④,号为光福幽丽奇绝处也。
予入山,与诸子循邓尉之阴前行⑤数十步,辄有平原,曲涧回流,倒影澄澈见底,心稍稍喜。于时,游人舆者、骑者、屣而从者不绝于道⑥。既至山麓,则其境益奇,界以短畦⑦,藩以丛竹⑧,阴森蔚荟⑨。裁通小径⑩,不能受舆骑,率皆舍而徒步矣。前后梅花多至百许树,芗气蓊勃⑾,落英缤纷⑿,入其中者,迷不知出。稍北折而上,望见山半累石数十⒀,或偃或仰,小者可几⒁,大者可席⒂,盖《尔雅》所谓“礐”也⒃。于是遂往,列坐其地,俯窥旁瞩,濛然㿣然⒄,曳若长练⒅,凝若积雪,绵谷跨岭,无一非梅者。加又有微云弄白,轻烟缭青,左澄湖以为镜,右崇嶂以为屏,水天灏溔⒆,苍翠错互。然则极邓尉、玄墓之观⒇,孰有尚于兹山者邪(21)!惜乎地深且远,莫有治庐其址者(22),故不能信宿于此(23),以穷其幽(24),尽其变,此则予之恨也。马驾山不载郡志(25),或又谓之朱华山云。
同游者刘天序、潘慡、门人句容王介石及儿子筠(26)。
(《尧峰文钞》)
【注释】
①马驾山——在江苏吴县光福镇西。②铜井——山名。又名铜坑山。③率——大都。树、艺、条,均用作动词,义亦相近,即种植。④“梅五”三句——意谓梅占五成,茶占三成,桑占二成。视,比。⑤邓尉——山名。在光福镇南。相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故名。山与玄墓山相连,梅树成林,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誉。阴,山北。⑥舆者——乘轿的。屣(xi)而从者,徒步跟随的。⑦界——分隔。⑧藩——篱笆。此用作动词,筑篱笆。⑨阴森——幽暗貌。蔚荟,草木繁茂貌。⑩裁——同“才”,仅仅。⑾“芗气”句——芗,同“香”。蓊(weng)勃,浓郁。(12)落英——落花。(13)累石——重重叠叠的山石。(14)可几——如同茶几可供凭靠。(15)可席——如同席子可供坐卧。(16)《尔雅》——汉初学者编著的解释词义的专著。礐(que),大石。《尔雅·释山》,“(山)多大石,礐。”(17)濛然——微雨貌。㿣(he)然,白茫茫貌。句谓远望遍山梅花,白茫茫一片如下濛濛细雨。(18)白练——白绢。(19)灏溔(yao)——无边无际。(20)极——尽。玄墓,山名。相传东晋郁泰玄葬此,故名。与邓尉山同以梅林著称于世。(21)孰——哪个。尚,同“上”,超过。(22)治庐——修盖房舍。(23)信宿——再宿为“信”,“信宿”即连住两夜。(24)穷——尽。(25)郡志——指苏州府志。(26)句容——江苏西南部县名。
【赏析】
这是一篇即兴而作的游记小品,但倘能细加品味,却也同样可以从中看出名家手笔的不同凡响。
本文最突出之处,在于表现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风景胜地吴县光福一带,群山绵延,中以邓尉、玄墓二山梅景素负盛名,天下叹为观止。而作者却独能探奇觅胜,偏偏激赏“地深且远”、“不载郡志”、人们多不留意的马驾山梅景及其山光水色,认为“极邓尉、玄墓之观”亦不能超乎其上,并断言这里才是“光福幽丽奇绝处”。他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并在游记中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来,是因他并非单单只注目于梅林梅花之盛,而是将赏梅同游山结合起来。正是在梅景和山色的相互辉映中,他才发现了此山凌驾它山的特有的美,也才能写出这篇别具只眼的佳作。
试看文中,作者固然以浓墨重彩着重描绘梅花盛景,同时也映带穿插着摹写了马驾独具的山间景色。山下平原的“曲涧回流,倒影澄澈”,山麓景致的“阴森蔚荟”、小径通幽,“山半累石”的偃仰多姿、可几可席,以及登石远眺所见白云青烟、左湖右嶂、“水天灏溔,苍翠错互”的壮阔美景,一一依次进入读者的眼帘。作者层层铺垫,引人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读者放眼“濛然㿣然,曳若长练,凝若积雪,绵谷跨岭,无一非梅者”的壮阔美景。梅景和山色交相显现,互为映衬,以得天独厚的马驾山特定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来展示山中梅景或幽深迷密或渺远壮美的不同寻常的奇观,乃是本文写作上最显著的特色。唯其如此,文章才得以将马驾山的“幽丽奇绝”充分显示出来,令读者也随之而目迷心醉。
作者在遣词用语方面也颇为经意。如写入梅林而“迷不知出”,着一“迷”字,语意双关,既是以迷离不辨路径以见梅林之茂密,又是以迷恋难舍以见梅林景色之令人陶醉。他如“微云弄白”的“弄”字,“轻烟缭青”的“缭”字,以及用“曳若长练,凝若积雪”来形容绵谷跨岭的梅花,都无不用得精确传神,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