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原文及鉴赏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陡峻,曲折,像一条纠缠着什么的长蛇。我们背负着包袱,流着汗,匍匐似地行进在这艰难的道路上。
肩上的荷负渐渐地沉重起来,有如一种顽强的力拖住人,使人挣扎不脱,然而,谁会住下脚来喘一口气呢?
那正遭受着残酷的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底远影,还依稀地隐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底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线上脱逃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底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底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底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底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底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之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底控制之下吗?他们盘查着,欺辱着我们,而且武装押送着我们向沦陷区前进。当懂得日语的朋友们听见敌兵们自己底对语——“有几个漂亮家伙呢(指女的)!”的时候,多少人为着这句话而战栗呵!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去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底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呵!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底希望,我们底渴想,我们底漫漫长路底目的。
微风轻拂着我们底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底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底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走出了那窒闷的空气底压迫!我们又得轻快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底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易走,人们底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歌是谁都熟悉的,几年来,不论是在江南或是河北,敌后或是前方,城市或是乡村,都听得到这歌声。这歌声,已经成了熟套,成了滥调,不容易在人们底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底生命,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底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底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了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恶毒地用手扪住她底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
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觉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乎越过了那生和死底界山,踏进了自己人底地土!
(1942年桂林集名书店《旅程记》)
【赏析】
1942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攻占香港,作者未及撤离而身陷港岛。《歌声》就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叙写逃离敌人控制下的香港,回到抗日国土上的情形。这篇作品,始终贯穿着憎恨敌人,渴望自由,坚持斗争这一主题。
在艺术上,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顺叙、插叙交替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作品所叙写的,主要是临逃出香港,摆脱魔掌,走上自由国土时的事迹和感触,但是作者的思路却没有受时空的限制。既有对眼前饱经敌人蹂躏的村庄、田野的惨象的描写,也有对敌人往昔兽行的回忆。沿途见闻与往昔回忆相得益彰,突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同时也使作品的容量加大,使内容显得更为丰满宽广。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敌人烧杀抢掠后,田地荒芜,村舍变为瓦砾,一片凄惨景象,与自由国土上的田地丰饶,麦子成熟,蔬菜发绿,一派生机相对比;敌人占领下的香港,天气阴沉,“战烟和阴雾”弥漫,使人难以喘息,与走出险境后,阳光照耀,天气晴朗,呼吸舒展相对比;在敌人刺刀下,唱战斗歌曲要招来杀身之祸,与摆脱魔掌后,不可抑制的、自由自在地唱战斗歌曲相对比……这些对比,表现了对敌人残暴行径的仇恨,表现了获得自由的喜悦和兴奋,也表现了在反侵略的民族战争中,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敌人斗争的坚韧精神。
另外,作品标名“歌声”,一再提到“道路底艰难”、“漫漫长路”,也是耐人寻味的。在沦陷后的香港,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要用生命作代价的。只有经过这种生死劫难的人,才懂得无拘无束地唱这支歌的非同寻常。所以最初一人“吟哦”,后来终于汇成“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歌声显示出来的是不可摧毁的抗日意志和巨大的斗争力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作品才标名“歌声”。文章写于1942年,这时正是抗战的最艰苦的阶段。我们已经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但前面的道路还很艰难。要取得抗战的胜利,走完这段“艰难”的道路,需要有一种精神和意志,这就是那歌词里面表达的精神和意志。如此,虽然“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我们也能够“不再感觉到疲困”地到达胜利。这就是《歌声》所要展现给读者的另一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