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原文及鉴赏

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我们虽然没有晚明文人那样的闲情逸致:“每岁见一绝代丽人,每月见一种异书,每日见几处山水”;但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尽管我们现代的“鸢飞戾天者”,不会“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也不会“窥谷忘返”,然而却可从中得到一些必要的轻松、超脱,乃至反思与启悟,岂非大有益耶?更何况,旅游活动还被现代人当作开拓视野,了解一地、一国、一民族之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呢?

不过,经验又常常这样启示我们:走山访水,欲臻山水妙境,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先之以读山吟水,即读一读那些描写山水名胜的诗文。因为,山水名胜诗文,乃作者经心灵感受,用文学描绘的山水,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那里面有作者的性灵、心态、热情、才华的流动,也有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它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的“导游”者,当你面对着奇山异水而惊诧莫名的时候,它能够很快沟通你和自然间的“灵犀”,帮你机敏地捉住景物的独特的美质和神韵;当你在古堡废墟面前茫然寻思的时候,它将为你打开那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窥见其中的奥秘。总之,它将帮助你真正读懂大自然这部伟大、神奇而又深奥的书。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度,大自然的伟力和数千年历史的足迹,造出无数的佳山秀水、名园胜迹,从塞北至岭南,从鱼米水乡至丝绸之路,到处都有令人梦思神往的胜境。中国更是一个纪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性耽山水”、“情系田园”的中国文人,几乎个个都是描山画水的能手。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有几个文人的笔下,不曾留下几篇绝妙的风景小品似的名胜诗文呢?

也许是出于同农村经济的天然联系,也许是基于儒、释、道文化的深刻熏陶;也许是鉴于在迭起的政治风浪中,像一叶扁舟似的命运遭际,中国文人同自然的关系,似乎特殊的密切。“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成为中国文人追求的审美境界。他们以山水为知己,为情侣,闲暇时游赏之,失意时隐匿之;山屋著述,古寺谈禅,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中国文人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使其同庄严静穆、清远幽秘的大自然达到非凡的融合。他们给大自然以情感与生命,大自然给他们以灵感与启悟。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秀灵,合同而化。于是,人生况味,自然风采,宗教气氛,一起揉合成中国山水名胜诗文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尽管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各异;但是,当你展读中国的山水名胜诗文时,大概你会有这样一种审美感觉吧?——你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伴着那幽谷鸟鸣,云外钟声,聆听作者的清谈妙论、感慨隐忧。

就这样,中国文人,凭着他们那特殊的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力,以其特有的审美趣味与高超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的山水名胜,塑造出像画一样精美,如梦一般空灵的形象,为中国山水名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文学背景。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诗文鉴赏辞典》所收的350多篇诗文,既是350多幅精美的画,又是350多个空灵的梦。读这些诗文,既是画中游,又是梦中游。这是足游身历的重要准备。想一想:当你吟咏着“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而登临黄鹤楼,默诵着“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袁宏道《西湖》)而泛舟西湖,忆念着杜牧的《阿房宫赋》而在骊山脚下徜徉,咀嚼着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在南京夫子庙前流连……的时候,你的心灵,难道不是早已越过了眼前的景物,而进入一个更为美妙、宏大、博深的境界,——一个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深层了吗?这样,你才能真正感受与领略到中国奇山秀水、名园胜迹的美丽而丰富的个性与灵魂。

所以说,走山访水,固为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欲真正享其快意,最好先行读山吟水。这倒真用得上中国一句老话:“先读为快!”

(1989年7月9日《光明日报》)

【赏析】

这是一篇向读者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诗文鉴赏辞典》的文章。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与一般的推荐文章不同,作者并没有就该书的编排、体例、内容作什么评价和分析,也没有就该书的优缺点作什么褒贬。作者别开生面,以优美、流畅的文字,尽情地记叙了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的关系和好处,激发人们走山访水的兴趣,尤其是在走山访水之前,先行读山吟水的兴趣。文章不落俗套,新颖引人。与那些八股评介文章相比较,本文是别有一番韵昧的。

尽管是随意而为、自由抒写,本文的结构还是十分讲究的。开篇一段先写走山访水之乐趣,为下文写读山吟水作了铺垫,然后用五段的文字,重笔写读山吟水之好处。因为它是审美的“导游”,可使人真正感受和领会到名山奇水的丰富个性与灵魂。文中,只用一句话介绍《中国名胜诗文鉴赏辞典》的出版,但读了本文,却不能不引起人们走山访水的兴致,也不能不使人在走山访水之前,先读一读有关名胜的诗文了。文章对《辞典》的着字虽少,但也可谓是“尽得风流了”。

文章娓娓谈来,亦诗亦文,亦理亦情,时而古代,时而当今,始终围绕旅游这个中心来写,详略得体,平易自然,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通俗、流畅而又富有文采的语言为文章增添了生气。“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下笔一句犹如与朋友聊家常,打开了话匣子。“然而欲真正享其快意,最好先行读山吟水”,结尾一句,点明题旨,写得十分自然、亲切。看完全文,仿佛不是在读文章,而是在听一位老朋友的肺腑良言。文中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凝炼、含蓄、而有深意。如写到“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走山访水,可以“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这犹如对联似的文字,精警,富有哲理,很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