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典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4-06-27 13:28:41 我要投稿!
五月份,广州大典将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这次将文献收纳入藏具有重要意义。将其展现给外界,在交流中不断补充完善,开放共享,让《广州大典》等汇集中国学者心血的岭南典籍为更多世界学者所共用,使更多人了解。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何妍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于像《广州大典》和《广州大典·曲类》这样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一手资料,我们倾向于将其放在图书馆内开架阅读,方便读者使用。”
本文由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珺撰写。
经过剑桥大学严格的审查程序
让更多人在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受益。
经过十年的努力,《广州大典》在2015年完成出版,里面汇集了来自广州府十四县的4064种广州地方文献,涵盖了1911年以前的内容。《广州大典·曲类》是《广州大典》的一个附属部分,于2019年完成出版,内含1589种近代粤剧粤曲和民间说唱文献。《广州大典》问世后,共捐赠给国内知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300多家广州国际友好城市、海外收藏单位。
剑桥大学共有超过100座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数量超过1500万册。剑桥大学主图书馆的中文部门拥有50万册藏书,包括甲骨、《永乐大典》、拓片、书画、善本书、珍稀手稿和档案。该图书馆对收藏的文献有着极高的学术标准和要求。
去年九月,何妍博士深入了解了收录文献的学术价值之后,非常希望剑桥大学图书馆能够收藏一套《广州大典》。她向正在剑桥大学露西·卡文迪什学院访学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李黎提及了这个想法。李黎随即联系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很快就启动了捐赠入藏的程序。
何妍博士表示,剑桥大学图书馆对于收藏书籍有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首先,必须获得教授们的支持和认可。其次,对于大规模捐赠,还需要经过图书馆内的审核委员会作出决策。《广州大典》顺利通过了这一审核过程,这表明无论是剑桥大学的专家教授还是图书馆本身都认可它的价值。
经过十多年的收集和编纂,《广州大典》仍然难免存在遗漏和不足之处,因为涉及面积太广了。因此,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希望利用剑桥大学图书馆这样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和藏书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广州大典》。特别是对于海外华侨,他们可能能够提供一些目前还没有收集到的资料,为编纂工作不断补充和完善它。因此,可以说,《广州大典》是一本生命力不断蓬勃发展、永远具有活力的大典。
作为一个出生于1995年的年轻人,我参与了《广州大典》被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过程。作为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助理馆员,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看到《广州大典》能够进入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学术殿堂,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广州大典》能够被更多人在更大的视野中看到,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有一群人做了如此多的工作,展现了中国学人的努力。
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何妍博士的对话:
《广州大典》被收藏起来后,将有助于促进剑桥大学的科研和教学。
请问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收藏什么样的书籍?
何妍是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她表示,剑桥大学图书馆的收藏审核机制非常复杂和严格。对于非英文书的入藏,由专业部门负责。因为她是中文部主任,所以中文资料的建设主要由她来负责。他们制定收藏的原则有几个。
首先,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科研、教学和学习。例如,教师需要在撰写论文、教材或授课时获取资料时,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协助提供所需资料。同样地,学生们需要研究资料写论文,我们也会优先购买相应材料。
接下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馆藏的优势。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自1632年收藏第一本中文书以来,一直将中古史研究作为其收藏的重点。在此领域中,我们收藏了丰富的甲骨文、敦煌文书、徽州文书、书籍史、印刷史、文字、古代宗教、历史和文学资料。因此,这些方面的资料在馆内也是最为丰富和深入的。
其三,需要拓展馆藏至其他领域。我们意识到相较于古代史领域收藏,剑桥大学现当代中国研究的收藏领域尚存不足,是我们应该今后加以拓展的领域。
无论是原始资料还是二手资料,我们最重视的是质量,特别是学术价值,而不是数量。
剑桥大学图书馆为什么会收藏《广州大典》?您认为这本书有何特殊价值?
何妍表示,对于收藏大套书,如《广州大典》,他们非常谨慎。他们首先需要考虑该书是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率。《广州大典》是一本质量高、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献,包含了丰富独特的原始资料。他们向剑桥大学的中国研究教授征询了意见,他们非常认可《广州大典》的学术价值,并表示它未来能够用于科研和教学。他们也将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原始资料来进行学术研究。
《广州大典》是一部非常庞大的著作,一旦被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收藏,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呢?
何妍表示,我们馆藏的发展理念是要让资料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可利用性。除了主动为教授和学生们购置他们所需的资料外,我们还会积极与他们联系,向他们介绍最新获取的资料。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举办小型展览、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在课堂上介绍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等。
《广州大典》包罗万象,不仅涵盖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习俗,还包括了中外知识和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因此,不仅对研究广州地方史的读者有益,对于研究中国其他地区历史或专题历史的读者也是很有帮助的。当有人询问粤剧时,我一定会推荐《广州大典·曲类》。
对于不断增加藏书的图书馆来说,如何展示陈列也是一门学问。比如《广州大典》这样体量庞大的书籍要如何陈列,是否意味着要下架其他一些书籍呢?换书的标准是什么呢?
何妍:您的问题提得非常专业。如今,当代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最头疼的问题便是空间不足。剑桥大学图书馆因其现代化的建筑而具有优势,它能够容纳大量的图书,现在几乎所有的中文图书都存放在馆内。尽管如此,我们的书架几乎已经装满了。幸运的是,最近图书馆特批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收藏空间,而《广州大典》则是首批入藏新书。
如果未来空间不够用了,我们会考虑将一些使用率较低且已有电子版本的图书送到远程书库。当然,我们会尊重教授和学生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图书使用数据分析等工作。对于像《广州大典》和《广州大典·曲类》这样非常有学术价值的一手资料,我们更愿意将它们放在图书馆内,供读者翻阅和使用。(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