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春节作文6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6-08-02 10:27:31 我要投稿!
【第1篇】
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一样还是回到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因为老爸是家里的唯一儿子,农村里有个不成文的风俗,过年儿子回家村里人才看得起这个家庭,虽然,这只是一种风俗,可老爸还是坚持这样做了,主要是一年也就这个时间能够回去和爷爷奶奶等亲人聚聚呢!
爷爷奶奶所在的彭家村虽然经济比不上杭州等发达地区的农村不差钱,可每年回去变化还是很大,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农村小别墅越来越多,老房子越来越少,有的老房子也是成为了堆放橘子、农机具、养鸡、养猪等了,不过也有一些农民的家里还是比较贫困。现在农村也有了统一的公共厕所、垃圾堆放点、路灯、自来水、健身器材等。水泥马路两边也种上了行道树,只是整理的没有城市里漂亮。彭家村地处丘林地带,房子高低错落、层次感特别强,房前屋后有各种水果树隔断,主要是橘子、文旦、板栗、柿子等为主,还有一些林木夹在中间,从高处看去房子就在绿树成荫之中。彭家村可以说就是一副美丽无比的农居水墨画。
春节是农村里最重大的节日,挨家挨户都会张灯结彩、杀猪宰鸡,小朋友们穿上了新衣服,利用压岁钱买来了各种小鞭炮、小礼花放个不停,东家串到西家,口袋里装满了各种糖果瓜子,看他们开心的样子可以想象过年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走在村道上耳朵里时时传来猜拳声和鞭炮声,遇到村里的任何人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邀请对方到家里做客,一副其乐融融的场景。这一天连家里的狗、猪、鸡、鸭等动物主人也会给他们吃上等菜肴。他们正日初一就会开始走亲访友,随时能看到他们开着汽车、摩托车、电瓶车等,最差的也就是自行车了,农村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步行了,可见现在农村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时间过得很快,我还没有充分了解农村就要回杭州了,可农村的美景、农民的淳朴热情还是让我流连忘返、印象深刻。我有机会一定会经常回到农村去看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老家彭家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富裕。也希望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能更加关心农村,都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篇】
中华传统节日风俗流传到今日,有仍保留完好的,也有早已丢失的,而长年累月居住在城市的我们,过起节来已少了几分地道,多了几分平淡。冰冷的新年祝福短信,千篇一律,阻断了真心的祝福;坚固的家门阻断了邻里间的喜庆氛围;喜欢炫耀压岁钱的孩子失去了过年的本真。
这使我想起了今年老家的春节,热闹而喜气,那份质朴也还未淡化。我总觉得在老家的春节显得充实而短暂,因为每年春天都有事得做。大年三十吃了团圆饭,看了春晚,又放了烟花爆竹,熬到很晚还兴趣盎然不肯入睡。
初晨的阳光格外温馨,天空是一种清新的蔚蓝,老屋的檐下有燕子筑巢,黑色的鸟儿不时迅疾低掠而过,还听到垄上枝头鸟儿婉转的低鸣。窗边竹竿晾晒满各家昨日新换的旧裳。孩童嬉戏的笑声穿过悠长的前庭后院,而这笑声却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中消匿了。门前新铺的水泥小道上纷纷扬扬地散落着红色的碎屑,一路蔓延,犹如十里红妆,灼烈喜庆。即使天还早,街坊邻里已来来往往,一见彼此,都扬起手挥了挥,爽朗地笑着,大声地打着招呼,有时闲下来了,就站在田头路边聊聊天,说说笑,纯朴又温暖。
妈妈领着我一路串门拜年,用最原始的方法传递着新年的希冀。大家都将我们迎进家来,热情招呼,煮水泡茶,我欠了欠身道:“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好!好!”大家听了,喜上眉梢,将我拉到身边,热情地询问着,脸上笑开了花。长辈们叮嘱我来年好好学习,懂事听话,句句饱含着最质朴的感情和最殷切的希望。昨个儿没给压岁钱的长辈,今儿都准备好了,郑重地交到我的手心,我无需推脱拒绝。这里的孩子们得到红包的第一件事情都不是去拆红包看看有多少钞票,而是坦然地收下,然后欣然道谢。因为压岁钱在这不只是那庸俗的金钱多少,而是一种温暖的象征,代表了非凡的意义。给多给少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亲戚邻里的一份心意。有老人枯瘦的手指落在我掌心,有大人带着老茧的手划过我掌心,他们笑得淳朴而灿烂,犹如世间至纯的心灵。乡里人都是这样,始终保持着最原始的质朴和纯善。世间苍老的,只是他们的外衣,而沧桑不了的是他们的内心。
而后,大家一起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听大人们唠家常,看孩子们嬉闹。明媚的暖阳撒在了大家身上,犹如时间定格。岁月静好,不过如此。
我庆幸还能在故乡过上热闹传统的节日,也庆幸故土上的人们依旧质朴。他们在那一方土地上生活,守住那一方不灭的传统,如同守住了最美的桃花源。
【第3篇】
我是安徽人,每次过春节都要回老家去,在我的印象中,老家过春节是十分热闹的。
在我们那儿,春节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所以我们全家在这天必须赶回家,和爷爷奶奶团聚。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出去理发,把头发剪短一点,这是个习俗。后来我才知道,剃头发象征着除旧岁。
这天还要腌肉,大人们将大块大块的牛肉、羊肉塞到坛子里,再往里面撒上各种佐料,接着封起来,到过年时用来包饺子吃。腌好了的肉,没了膻味,肉质香而嫩,使人忍不住想多吃几个饺子。
我们这些孩子,准备过年的头等大事,便是买各种爆竹,什么“水中花”、“鱼雷”、“花仙子”,都很受欢迎。小孩子欢喜,大人们却忙活着。他们要准备过年时所有吃的、穿的、用的。店铺一般初一关门,到十五才重新开张。
腊月二十六,全家人都要喝“浮子茶”。所谓浮子茶,就是麦芽发酵后放到开水里煮,味道有点儿像娃哈哈格瓦斯,据说还可以防治感冒呢!腊月二十九这天,全家人都不能见腥,以保佑新的一年无病无灾、风调雨顺。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饺子,每个人都要包饺子,吃饺子。吃完饺子,长辈发红包给我们几个小孩子,我们把红包压在枕头底下,睡觉时要枕着它睡。我们那儿不太兴守岁,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照例是要看的。到了十二点,全家都出去放烟花,放完烟花就去睡觉。
正月初一,我去给我干爹拜年,在那儿玩半天,傍晚回自己家吃晚饭。
到了初六,全家人都要祭祀祖先。这也有讲究,供桌上摆的供品必定要有整鸡或整鸭、菊花茶和酒。拜完祖先后,再把蜡烛点着,为祖先“续灯”,大人们要等蜡烛燃烧完了才能离开。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来了。家家户户都赶做汤圆,小孩子们跑到街上去买彩礼,里面装的是一个孔明灯、两支蜡烛和一个花灯。夜幕降临,家家都在花灯下吃汤圆,这象征着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
过了元宵节,大家又都忙活起来了,该上学的上学,该干活的干活,春节就这样大笑着远去了。
【第4篇】
我的老家是三水。
在三水呢,平时总有两三单请吃饭的亲戚,而 在春节,当然也会有,而且办得都很隆重。
先说说年三十吧。奶奶提前做好年糕,准备大鱼大肉,一早上就忙得不亦乐乎。当我们回到去时,临近中午,很快就吃饭了,听说奶奶已经开始包煎堆油饺蛋散,当然了我也没空管这些,因为今晚要熬夜,呼呼睡着了。
很快年初二到了。在这个日子本应该全家人坐在一起吃个大火锅,可是奶奶说不吃火锅,因为火锅吃得又少又不饱。奶奶认为:既然是过年,那就得热热闹闹有的有丰富多姿的饭菜。可惜的是初二那天没能回去吃团圆饭,倒在家里吃了个大火锅,也算叙叙“家俗”吧!日后,跟奶奶闲聊时听说他们吃的那叫欢,屋外的鞭炮响不停,大约是小孩都要在初二放鞭炮吧,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声音。
我们是初四才回去的,原因是因为亲戚又应约来吃团圆饭,反正过年里我们必有两次吃团圆饭,一是家里人,二则是一些亲戚。来的亲戚也算比较多的吧,大张桌子上一共围着十来个人,饭菜很可口很丰富。当然了小孩子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红包。
初六时,奶奶把她做好的煎堆油饺蛋散给我一大堆,自然表姐表哥都有份。不过我最爱吃的就是油饺,又脆又香,更是甜蜜蜜。中午再次被人应约去吃别人的酒宴。与以往不同的是,只请了这一村的人。酒宴上热热闹闹,饭菜是人停不下口,都是好吃的货!酒宴中放了一场长串鞭炮,像是祝福人们:吉吉祥祥每一天。
初六过后就没有什么活动了,大家开开心心的准备过新的一年。
【第5篇】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就正式开始了。“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是民间送走灶王爷的日子,传说这天,大家为了让灶王爷向玉帝说好话,就给他做糖瓜吃,让他甜甜嘴,保佑自家平安。后来,很多人还习惯吃糖瓜,而且“小年”到了,就把年拉开了序幕。
腊月二十四,大家就开始忙碌了,新春扫尘,要把不好的运气统统扫出门。迎接新春到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杀鸡、宰猪、炖肉蒸馒头,打年糕······什么好吃的都样样齐全,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里上上下下打扮得红红火火。家中也烧香,上坟请祖,请祖先回家一起过大年,一直忙碌到除夕。
除夕真热闹,家家开始包饺子,到处都是腌菜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已经贴好了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时刻不停。零点后,大家开始吃饺子,吃到红枣饺子有福气,吃到钱饺子能赚钱。这一晚上,大家都不睡觉,要守岁熬通宵。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大有不同,全城都静悄悄的,偶尔有几声孩子们玩的摔炮的奏响。
人们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这时,压岁钱也到手了。
初二到初五,偶尔去朋友家串个门儿,此外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磕个瓜子,聊聊天,初六大家就陆陆续续地去上班了,家里也明显冷清下来。
元宵节登场,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街头挂满了花灯,猜灯谜,还需要吃元宵,要去祭祖,送回先祖。五花八门的灯谜,吸引着许多人,一个谜语,大家伙一起猜,能说出三四种答案,但猜对的往往只有一两个人,甚至没有。再看周围的花灯各式各样,有纱布做的,有花形 ,有五颜六色的,总之,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晚上。
转眼间,年又过去了。大人们去上班,我们也开始上课了。全城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城又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