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绕特点描景物”写作教学路径分析
作者:梁月 时间:2023-05-02 11:18:42 我要投稿!
“紧绕特点描景物”写作教学路径分析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梁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注重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后两者的构建得益于语言运用得到充分施展。写作的具体实践便正是基于语言运用之上的思维训练和审美创造,切实提升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能力。通过在大单元教学的前提下构建学习任务,开发选文写作教学内容,整合选文与写作高效结合的有效路径,以学致用,以用促学,在学会审美和学会表达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教材选文;写作教学
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编排在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在进行整体的教学单元设计时,就制定了明确景物特点,围绕景物特点展开写作的教学目标。
这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既符合上述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选文所体现出的特点,也符合《课标》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1],即“实现写作活动与写作知识的互动;整合知识短文的内容,构建系统化的写作知识框架”[2]。“学习者借助认知过程加以内化,完成大脑的内部建构,而思维方式训练就是思维能力建构的外显形式”[3]。可以说,通过写作目标的设定,学生既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且可以进行审美创造,运用文字来表达自身真实的情感体验,“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题解决得需求出发”[4]。
以七上第一单元写景抒情的选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学生需明确作者行文思路的同时,要学以致用,明晰自己的写作一定要围绕中心主旨去展开。写作时做到形散而意不散,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每一个字都是有意义的下笔,皆是为写作主旨而服务,最终形成行文结构严密,主旨突出的作文。因此,笔者从“紧绕特点描景物”这一教学点出发,以《济南的冬天》为样篇开展了如下写作教学实践:
1
╱ 通读全篇明特点 ╱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读全文,对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形成大致的印象,并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
实践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段落,筛选出关键词语。这一问题的聚焦有利于学生形成文本意识,细读文本。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并逐渐构建自身写作行文结构。
“温晴”、“响晴”、“奇迹”、“宝地”以及“暖和”“慈善”是学生从文本中筛选出来的词语。如何从这些词语中明确核心特点“温晴”,是在设计之初已经预设的问题。笔者借助“通读全文,我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有着 的特点”这一句式,已然限定括号里的词语从词性上而言是一个形容词,因而可以排除掉“奇迹”“宝地”。进而通过词语拓展、对比之后明确“温晴”包含了“温暖、温馨、温和、晴朗”的特点,最切近济南冬天的特征。
2
╱ 精读景物证特点 ╱
在明确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后,笔者进一步设计“找出提示作者所写景物特点的句子”,进而“阅读段落关键句,明晰作者聚焦了哪些景物”。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学生能够找出写景总起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进而意识到作者是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山”与“水”来写。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明晰了作者进一步抓住“济南与山与人的关系”、“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来描绘济南的冬天。
此时,笔者总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清楚地展现了作者行文时注重安排有着提纲挈领作用的总起句,其后则是围绕总起句有意识地选择景物。每一段落重点描绘的景物各有侧重点,但总体围绕“山水”来写,且每一段落仍然有提示段落内容的关键句。明确文章运用“总分”的结构来构思写景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写景时要学会构建关键句,围绕关键句来组织素材。
在明确写景的内容之后,继续聚焦一开始得出的景物特点:“温晴”,即济南的山水如何体现“温晴”这一特点。此时学生展开讨论,依照行文的顺序举例景物体现“温晴”的特点:“请你从文章依次找出景物体现温晴的例证”,继而限定学生从“关键词”和“写景句”两个方面在具体段落进行分析。比如前文所提及的“慈善”“暖和”皆可算作是直接体现了“温晴”特点的词语。
以“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为例,学生注意到济南冬是“小雪”,山坡上“有些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快日落的时候”“薄雪”“害了羞”等等,这些地方均可以说明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城外远山”段虽只有短短两行,单凭“卧着点儿雪”一句,便可以窥探出济南冬天温暖温馨闲适的特点:“点儿雪”说明济南以晴朗的天气为依托,虽身处北方,气温不至于太低;“卧”则是舒服地蜷卧,给人以慵懒闲适之感,契合“温馨”之特点。简言之,学生通过分析作者笔下景物,进一步印证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至于,作者如何恰当运用手法具体来体现“温晴”这一特点,笔者又设计了具体赏析手法的课段,在此不展开叙述。
通过以上问题的剖析,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作者集中展现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以及全文的展开均围绕这一特点。以此,对自己如何布局行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设计了“由景至情,从‘温晴’到‘温情’”的情感升华环节。在北中国的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温晴可爱之气,这实际上是作者眼中的济南的冬天,正是因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充满了情感,才能将笔下的冬天写得这般可爱和温情脉脉,于是情感自然引申到“温情”。从写作的角度,笔者进一步引导,凡是写景的文章,必须要融入作者的人情,不然则会流于藻饰,情感苍白,没有灵魂。
3
╱ 学以致用写特点 ╱
跟着课文学写作的第二阶段,笔者重在分析课文是如何紧绕中心特点来进行行文布局,帮助学生树立该意识。第三阶段则是通过以课文为例再次总结梳理紧绕特点写景物的技法,布置和所学内容技法密切相关的习作进行夯实巩固,以此来进行教学评估。
在学习完第一单元所有课段任务后,笔者布置了“描绘故乡风情”的习作。具体写作要求为:
1.选择生活地(或故乡)一年四季中令你印象最深的季节
2.选择该季节典型景物,突出该季节典型特点
3.注重布局,明确各段落所聚焦的景物
整合单元课文内容,跟课文学写作。“围绕特点描景物”这一写作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紧密贴合单元课文具体特点,能够将课本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审美和表达中去。写作任务所体现出的学会审美和学会表达正是对语文核心素养最具体而生动的实践。写作,即抒写心中因现实情境而产生的所思所想,这种所思所想通过写作知识的建构以更加序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起到个人与外界表达交流的作用,而流露在写作表达中的更深处的意识层面,则是语文核心素养四个层面的整合体现。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落脚点,在核心素养能力的引领下,关照学生的终身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吴欣歆.依托学习任务群实现写作的学习功能[J].中学语文教学,2021(08):4-7.
[3] 郑桂华.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价值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2022(05):8-13.
[4] 熊昱可,许祎玮,王泉泉,任萍,刘霞,林崇德.核心
依托学习任务群实现写作的学习功能[J].中学语文教学,2021(08):4-7.
[3] 郑桂华。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价值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2022(05):8-13.
[4] 熊昱可,许祎玮,王泉泉,任萍,刘霞,林崇德.核心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