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藏匿于细微中的温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平常生活中鲁迅先生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平凡中的不平凡之处;

2.精读某些片段,感受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深刻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3.通过品析语言,体会萧红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析文章中鲁迅先生的形象,感受其非凡气质,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从文字中细品萧红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与钦佩。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篇明身份

1.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到的?

预设:弃医从文:爱国、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私奉献……

2. 你们的文学积累真丰富!今天我们将走进《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瞧一瞧萧红笔下的鲁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 请各位同学快速浏览文章,作者萧红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身份?(例如:他是一位父亲)

预设:丈夫、朋友、老师、长者……

二、温情相摹人物

1. 萧红记录了鲁迅先生这么多身份的多个温暖瞬间,假如你是“民国时报”名家专栏的一名资深摄影师,你想拍摄一期主题为“怀念鲁迅”的人物特写。你会如何选取画面?

要求:精读课文,捕获你最喜欢的一帧画面,为它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并以充分的理由说服萧红与你一起完成这次作品拍摄,在文中做好批注。

(5分钟时间,1分钟自己整理,4分钟小组讨论)

2. 接下来,让我们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老师今天就是萧红,请你来说服我和你一起完成你的作品!

我:萧红老师您好,今天我想为您文中的鲁迅先生拍摄一张名为“……”的图片,请问您觉得怎么样?

萧红: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画面作为拍摄素材呢?

我:因为(可以从用词、手法、情感等方面说明)

预设:

①温情送客图。第6自然段“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一句中,两个“一定”说明鲁迅先生对后辈的关心,体贴。

②暗夜品信图。鲁迅对于青少年们的来信一封封都认真阅读,并且给与回信,足以见得鲁迅先生对待青少年们的认真与呵护。

3. 老师在文中也有很喜欢的画面,你们猜一猜是哪个?提示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预设:“笑”

师:一共写了几处笑?分别在第几段?

预设:

①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这里是一种明朗的笑,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②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从鲁迅先生笑声的明朗中,一改以往对鲁迅先生严肃、冷峻的认识,一代文学大师也有爽朗活泼的一面。这里的“冲”一字说明笑声很大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种笑)

③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这里为什么笑?

结合前文中的“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是一种幽默的,儿童化的笑。

④“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其实也是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希望。

三、涓涓细流述真情

1. 通过各位小摄影师们齐心协力的拍摄,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形象已经清晰明了。但突然有一天,你看到一位评论家说:“这么琐碎有什么好写的?”参与全过程拍摄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预设:

这是不对的,不琐碎。细小的事更能见证鲁迅先生温暖的一面。

2. 正如同学们刚刚所说,萧红就是以这样一种平淡的方式塑造出一位具有烟火气的鲁迅先生,就连描绘他逝世前最后的状态也是轻描淡写,我们齐声读一读这段文字。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3. 萧红如何描绘鲁迅先生的离世?

预设:休息

师:连离世都是如此的淡然,正是这样特殊的笔法,让我们更能在平凡中见到不一样的鲁迅,是明朗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是充满温情的鲁迅。

作业

1.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为你照亮前行道路之人,请你用今天学到的萧红的语言风格,写写你心中的那个人。(200-300字)

2. 课外拓展阅读:《呼兰河传》《生死场》,进一步细品萧红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教学反思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是七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文章篇幅长,写作内容较为琐碎,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品析,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成为我备课过程重点思考的问题。备课初期,我在素读文本融入自己的理解后,便开始从各大平台搜寻关于此篇文章的更深入文本解读,过程中突发灵感,若是能够在设计中融入情境化教学,未免不是一次新的突破,于是,从未尝试过情境化教学的新手小白用一整晚的时间恶补了一整本《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从细枝末节处最终确定了本次设计的情境模式,以“我为鲁迅拍写真”为主线,为学生搭建对话支架,引导学生依靠文本,深入挖掘文本来对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赏析。

本次课堂我认为自己还算合格的两点:

第一,紧扣本单元教学目标。透过细节描写品析大人物的非凡气质,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众人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严肃的、冷峻的,但萧红笔下的鲁迅具有温情的一面,所以我围绕“温情”这一主题开展教学。

第二,创设的情境极大程度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有诗意且符合“温情”这一主题的图片命名;同学们能够围绕自己所命名的照片名称说明具体的理由,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当然,课堂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教学语言不够精准。对于学生的回答无法作出精准的点评,甚至在某些语言上出现知识性错误,这些我在后期教学中还需多加磨练。

第二,“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不够坚定。课堂前期同学们的讨论异常激烈,回答也非常精彩,但后期由于我的过多干涉,导致课堂氛围由学生为主导转向老师满堂灌。如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值得我继续深耕潜造之处。

一次创新,一次收获,再创佳绩!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