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明妃曲》赏析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北宋时辽夏交侵,岁币百万,诗人反思历史,昭君出塞成为热门的诗歌题材。此诗作于嘉佑四年(1059),一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有唱和之作。诗人多借汉言宋,如梅欧直斥汉计之拙便是。王安石此诗却极意刻画王昭君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和她不幸而生彼时的哀怨,是独具卓见之作。

王昭君的悲剧本从入汉宫伊始,诗从“出汉宫”写起,突出了昭君和番的主题。四句极力渲染她的美丽和悲痛,句中“春风”即“春风面”(出自杜甫《咏怀古迹》)的省语。这里过人之处,是将昭君的美放到“低回顾影无颜色”——即悲痛的、最不足以显示其美丽的时刻来写。以一“尚”字转折,说就是在这当儿,她的美丽还能使君王动心如此,那么平时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此诗的一处妙笔。

以下四句写汉元帝迁怒于画工。“杀画师”一事出《西京杂记》,杂记将昭君出塞悲剧归罪于画师,历来很多文人都为画师辨冤。如清刘献廷诗云:“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王安石的翻案更早也更有意思,“意态由来画不成”是出人意表之句,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画图是能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即意态也是可以画成的,说意态画不成,也就强调了昭君之美的非同一般。更是暗示调查研究中掌握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所以高步瀛称其“托意甚高,非徒以翻案为能”。

以下有一跳跃,概写出塞后数十年事。四句极写昭君眷念故国之思,却通过着衣不改汉服的细节来表现,是又一妙笔。如陈寅恪说,我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重文化甚于重血统。而在历史上尤其是文学上,用为文化标志的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如《左传》上讲南冠,《论语》中讲左衽,后来均用为典故。“可怜著尽汉宫衣”的细节表现出昭君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的民族感情。

诗末四句用家人万里传语相慰,极写昭君之怨。奇怪的是,家人怎么倒劝她“好在毡城莫相忆”,还拿陈皇后作反例,说“人生失意无南北”,这不等于说不得意于汉、就可以当汉奸么?——王安石思想是不是出了点问题?王安石的许多政敌正是这样攻击他的。弄得一个回护他的注家蔡上翔千方百计为他辩诬,还说不清楚。其实那只是一句很无可奈何、很怨艾的话,有点象《离骚》中女须劝屈原的话,说是强为宽解也得。正因是强解,其效果是愈解愈悲——将昭君爱国而不为国爱的怨苦,抒写得入木三分。全诗段段皆有出人意表的妙笔,在同一题材的作品中当然出类拔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