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600字
作者:刘梓琪 时间:2023-06-15 18:51:28 我要投稿!
【第1篇】
秦皇岛的春节
作者 刘梓琪
除夕之夜,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千门万户,家家灯火通明。这就是我的家乡秦皇岛,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尽管天气寒冷,也无法阻止秦皇岛人过春节的热情。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刚过,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准备了。我最喜欢的就是赶年集了,到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大小小的年货摊,排列在集市通道的两旁。这边有活蹦乱跳的鱼虾、鸡鸭,刚刚宰杀的猪肉、牛肉,鲜嫩水灵的蔬菜、水果;那边有鲜红耀眼的福字、对联,精致美观的年画、窗花,手工编织的团圆结、吉祥结……还有老一辈传承的小吃甜糖人、炸年糕、花生酥……又好看又好吃,最受我们孩子欢迎。而大人们则张罗着给孩子买新衣服、新鞋子。年货大集,一派节日的繁荣景象。
今年的除夕,非同以往。三年的疫情解封了,家乡的鞭炮也解禁了。年夜饭前,我和表哥一起来到烟花市场,哇!烟花地摊比比皆是,烟花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有“空中飞碟”、“彩花轮”,还有“天女散花”、“仙女棒”等。我们买了最好玩的“摔炮”和“二踢脚”等各种烟花。六点半,我们在院子里开始放烟花。听大舅说,“二踢脚”的两声巨响,可以驱散旧年的一切“晦气”,迎来新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是,表哥先放了一个“二踢脚”,“叮当”的响声震耳欲聋,那叫一个痛快!正如王安石笔下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时,街上的爆竹声已经此起彼伏、越来越响。一个个烟花如花儿一般,一团团,一簇簇,一朵朵,在天空中绽放,绚烂无比。有的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落;有的像飞流的瀑布,直泻而下;有的像升起的信号弹,报道新春……
除夕的年夜饭,更是诱人。我们刚欣赏完烟花的美,又坐到桌前品味美食的香。你看,红烧带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油炸糕代表着团团圆圆,炸千子代表着身体健康。自然还有好吃不过的饺子,代表着一家人和和睦睦,大吉大利。就这样,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聊天,看春晚,享受着美食的乐趣……家乡还有一个风俗,就是除夕夜要守岁,没什么人睡觉。零点的钟声敲响,大人们准备好红包,我们一个个向长辈们磕头拜年、领红包、致谢喽!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走街串巷地去拜年。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秦皇岛独特的年味儿,都是家乡人热情的祝福声。“长城文化之乡”的美誉,“天下第一关”的风情,陪伴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走过童年,走过少年,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春……
编者评语:
部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家乡的风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小作者在《秦皇岛的春节》一文中,开头直接点题,突出了秦皇岛春节的特点。然后,介绍了秦皇岛的赶年集、放烟花、年夜饭的欢乐场面,重点描写了放烟花的情景,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结尾升华主题,“长城文化之乡”的美誉,“天下第一关”的风情,陪伴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走过童年,走过少年,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春……含蓄深远,令人回味,值得称赞。
【第2篇】
赏花灯
作者 肖潇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作为千年的古都北京,春节具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且不说那挂灯笼、贴对联、放鞭炮,也不说那包饺子、蒸年糕,滚元宵,单说那五彩缤纷的花灯,就是北京春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花灯,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花灯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到了宋代,已经遍及民间。一般在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各地都要举办大型的传统灯会,赏花灯已经成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习俗。尤其在北京,古今的公园遍布全城,举办灯会的场所数不胜数。进了正月,大部分公园就已经开始为花灯会做准备工作了。
正月十五的傍晚,我们全家一起早早地来到了京郊延庆的世园公园。远远就看见,公园的门口有一座用花灯做的吉祥拱桥,十足的年味扑面而来。哇!走进公园,我大吃一惊,园子里早已人山人海、无处落脚。我们随着人流向前涌动,两列兔子花灯映入眼帘,代表辞旧迎新,告别虎年,迎来新的兔年。道路边的树上,挂满了各色的玉兰花灯,所有的灯亮了,树上立刻变得五颜六色。再往里走,有一片荷花灯,每盏荷花灯上都有一句吉祥话:身体健康、年年有余、“兔”飞猛进……整个灯会,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我们随着人流,一路来到一处奇特的地方,为什么奇特?那是因为这儿的花灯和传统花灯不同,是一盏盏恐龙花灯。我和弟弟正往里走,突然一声巨响从背后传来,弟弟被吓得差点哭了,我也被吓得胆战心惊、浑身发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条假恐龙,没想到这假恐龙可以模拟恐龙的吼叫声,还可以模拟恐龙的动作,简直栩栩如生。除了模拟技术特别,恐龙的种类也繁多,有剑龙、三角龙、梁龙、霸王龙……它们有的三三两两在闲庭漫步,有的正在争抢食物,有的在寻觅伙伴……置身其中,俨然回到了侏罗纪时代,颇为震撼!虽然恐龙灯是仿造的,但这奇妙的技术,给传统花灯赋予了新的特色。
夜幕降临,漫步园中,我们就像遨游在光的海洋中。无论是传统的花灯,还是新科技的花灯,到处流光溢彩,到处拥红叠翠。在灿烂的灯光中,我感受到了北京别具一格的年味……
编者评语:
部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家乡的风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小作者在《赏花灯》一文中,开头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北京花灯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一家人在元宵节到世园公园赏花灯的所见所闻。概括介绍了公园里的各种花灯,具体描写了公园里的恐龙花灯,生动、形象、具体地描写了花灯的形状和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升华主题,含蓄深远,值得称赞。
【第3篇】
春节大扫除
作者 伍一菲
说到大扫除,那是我们日常必做的事情。可是,春节大扫除,却意义非凡。这是我们中国民间特有的习俗,从古至今延续流传。
相传,春节大扫除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到了唐宋时期,春节大扫除之风盛行。年终岁尾,家家户户,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至今,中国民间仍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春节大扫除是一件好事,扫除旧年的灰尘和晦气,我们家一直保持着这个习俗。
腊月下旬,春节将至,爸爸妈妈开始忙碌起来,先买齐大扫除的备品,又作好大扫除的计划。因为我在放假,自然也加入了扫除的行列。腊月二十四,开始大扫除了。爸爸个子高,负责扫房。只见他戴上帽子,拿着笤帚,绑上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挥动笤帚,一下一下,把屋子四面高墙角的灰尘一扫而光。而我则拿着抹布开始擦灰。我打来一盆清水,放了一点洗涤剂,把抹布洗净拧干,先擦桌面,再擦柜盖,然后擦上面的摆件,最后放回原位。爸爸扫房之后,又去扫地,他把沙发挪开,把下面的积尘扫净。我擦完灰尘,开始拖地。为了干净彻底,我还特意把地拖了两遍。妈妈把旧被罩拿了下来,换上了新被罩。姥姥忙着洗衣服、洗被单。一家人忙来忙去,不亦乐乎。傍晚,所有房间,被我们打扫得亮亮堂堂、一尘不染。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完成了大扫除,我们又贴上新的窗花、新的春联,还把大大的福字贴在门上,顿时,屋里屋外,呈现一派节日的气象。在姥姥的号召下,全家又启动了包饺子的计划,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一只只饺子被下到锅里,不一会儿就浮了起来,忽上忽下的,像鱼儿一样。热气腾腾的饺子整整齐齐地躺在盘中,猜猜看哪只饺子里裹着红糖?姥姥说只要吃到这个饺子,新的一年就会福气多多、好运连连。
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听着热热闹闹的谈话,我感觉到年味儿迎面扑来,冲淡了大扫除的劳累,温暖了腊月里的严寒。一家人欢聚一堂,相约守岁,迎接新春,欢声笑语,洋溢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间……
编者评语:
部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家乡的风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小作者在《春节大扫除》一文中,开头直接点题,说明了春节有大扫除的习俗。然后,介绍了春节大扫除的历史和传说。接着,具体描写了一家人春节大扫除的经过,生动、形象、具体地描写了整个扫除的劳动场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尾含蓄,升华主题,含蓄深远,令人回味,值得称赞。
【第4篇】
春节的鞭炮声
作者 张诗涵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很多,贴对联、贴福字、吃饺子、看花灯……其中最受人欢迎的可是放鞭炮了。可是近年来,因为环保,北京五环之内禁放鞭炮了,所以再也没有“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热闹场面了。不过,别急,这里就有。
今年的春节,三年的疫情解封,过年期间很多地方可以放鞭炮了。除夕的晚上,爸爸开车拉着我们,到五环之外yi逛了一圈,那可是“灯火通天亮,鞭炮震天响”啊!在一个放鞭炮的专业场地,我们停下车来。爸爸从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事先买好的鞭炮,我们也加入了燃放鞭炮的队伍。爸爸说:“先放几个‘二踢脚’,崩走过去一年的晦气!”紧接着,“叮当、叮当”的震天响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我们禁不住地拍手叫好,“晦气跑了,好运来了!”
放鞭炮的人越来越多。这时,“通通通”几声,几支绚丽的烟花升上了天空。哇!真漂亮!有的像绽放的菊花,有的像闪过的流星,有的像散落的雨帘……一会儿红光耀眼,一会儿金光闪烁,一会儿五彩缤纷……我有点儿等不及了,赶紧催促爸爸放几支烟花。啊!我们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开始时,像一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然后“砰”的一声在空中散开,天女散花了!无数的花瓣儿纷纷散开,飘散在漆黑的夜幕中,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白如雪,整个夜空变得流光溢彩,一片灿烂!太壮观了!
我好奇地问妈妈:“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妈妈笑着说:“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了。放鞭炮,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古代过年时放鞭炮,是驱赶一种叫‘年’的怪物。后来,放鞭炮是为了驱邪、避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呀!”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现在又不让放鞭炮了呢?”妈妈继续说:“这个问题很简单,燃放烟花炮竹,能够造成空气、垃圾污染。另外,在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所以,现在放鞭炮,都有专业的场地了。你看,这里就是专业场地,周围有防火措施,还有专人管理呢!”“回答正确!”妈妈笑了,“原来你在考我呀!”我也笑了。
我们的汽车回到了五环之内。随着鞭炮声越来越远,新年越来越近了。回到家时,我们几乎听不到鞭炮声了,但是却听到了新年的钟声。新的一年,带着希望、带着生机,向我们走来……
编者评语:
部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家乡的风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小作者在《春节的鞭炮声》一文中,开头直接点题,突出了春节的习俗。然后,介绍了今年春节一家人开车到五环之外放鞭炮的热闹场景,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结尾扣题,升华主题,“新的一年,带着希望、带着生机,向我们走来……”含义深远,令人回味,值得称赞。
【第5篇】
元宵节之夜
作者 施茹丹
月光皎洁,伴着雪花,飘落大地;灯光璀璨,裹着年味,映红天空。这是正月十五,这是新年里的第一次月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节日非同寻常。它是卢照邻笔下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它是苏味道笔下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它是欧阳修笔下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它就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看彩灯,放烟花,吃元宵,这些古老的传统风俗,始终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尤其是元宵,更让我们全家心心相念。每年元宵节,我们都要亲自动手包汤圆。
说到元宵,学问还不少呢。姥姥告诉我:北方叫元宵,是做好馅,在糯米面中摇出来的;南方叫汤圆,是做好馅,用糯米面包出来的。元宵也好,汤圆也好,都是团团的,圆圆的,意味着团圆吉祥,合家幸福。我们家是南方人,当然要包汤圆了。这不,姥姥这边开始和面了,妈妈那边已经买来了黑芝麻馅。只见姥姥先把糯米粉倒入一个盆中,加入温水,和成面团。妈妈把买来的黑芝麻馅切成小块,团成圆形,我们就可以开始包汤圆了。
妈妈和姥姥都是包汤圆的高手,我和弟弟当然也不肯落后,抢着要包汤圆。姥姥笑着说:“你们仔细看着,我做个示范。”姥姥先拿起一小块面团,擀成圆片,然后左手托着面皮,右手拿起一小团黑芝麻馅,放进面皮里,再用手揉成球球,一个汤圆就做好了。这有什么难的?我拿起一张皮,放上馅,拉着皮的一角,刚要裹住,皮就四分五裂了,馅也露出来了。弟弟看见,哈哈大笑:“你露馅了!”我不服气地瞪了他一眼,放轻力度,又拿起一张皮,放上馅包好,果然成功了。不一会儿,我和弟弟就包了满满一盘的汤圆。妈妈说:“煮汤圆了!”一个个胖乎乎的、圆滚滚的汤圆端上来了,我赶紧用小勺盛起一个,咬一口,黏黏的,甜甜的,唇齿留香。吃完元宵,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前往长安街,赏灯去了。
昨日立春,今日月圆,仿佛天时地利最美的巧合。路过明城墙,我忽然发现梅花开了,一树一树的梅花指向夜空,又有华灯,又有月圆,正是:“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元宵节之夜……
编者评语:
部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家乡的风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小作者在《元宵之夜》一文中,开头采用描写方法,渲染了正月十五的月夜美景。然后,引用古人诗句,介绍了元宵节的风俗。接着,具体描写了一家人包汤圆的经过,生动、形象、具体地描写了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热闹场景。结尾采用含蓄的方法,升华主题,意味深长,令人回味,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