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变迁作文800字

【第1篇】

从食不果腹到酒足饭饱,从粗茶淡饭到饕餮盛宴,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食,从“吃得饱”到追求“吃健康”“吃特色”……饮食的变迁不只丰富了人的味蕾,还讲述着各个时代的故事。

吃过早饭,邻居张婆婆像往常一样,到家附近的超市去逛逛,排骨、鱼、虾、果蔬、零食装满了购物车,张婆婆精挑细选,计划着周末给儿孙们煮点好吃的。“现在选择太丰富了,想吃什么买什么,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张婆婆说的40年前“凭票购买”的时期,那时消费品大多凭票证限量供应。由于油水少,大家普遍饭量大,填饱肚子都是奢望。

“逢年过节,拥挤嘈杂的购物长队是供应点的一大景观。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啥便宜吃啥,豆腐渣、稀饭、馒头,是最常吃的。月底没粮食是常事,有时甚至还得去邻居家‘借粮’,等家里有了粮食再还给人家,还得多还些,不然下次不好借。”张婆婆娓娓道来……

一张张粮票、肉票、油票……不同的斤两,不同的颜色,诉说着那个年代人们对食物相同的渴望。

改革开放后,“粮票时代”结束,物资渐渐丰富起来。人们的餐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市场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

“家里长辈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先到菜市场挑一条大鲤鱼,做糖醋鱼,还有炖排骨、红烧肉、炸酥肉、辣子鸡……满满一大桌菜,应有尽有”祖姥姥回忆起儿时吃年夜饭的热闹场景。那个年代的回忆多半都是苦涩的,每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都得搭在伙食上,虽说饿不着可也吃不好。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餐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特色美味佳肴。中餐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口味,火锅、汤锅、串串、海鲜等美食,在市场扎稳脚跟,餐桌上的美食越来越多元化。

现如今,人们开始注重养生,购物更多关注的是新鲜、有机等方面,而不再是价格。吃无农药污染的蔬菜,新鲜的鱼虾,喝天然有机牛奶。虽然食物琳琅满目,但人们的舌头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巧,人们更注重的是荤素结合、营养搭配。物资的丰富催生了人们健康饮食的观念,绿色健康的食物成了当下“吃”的新概念,过去吃厌了的萝卜、红薯等粗粮又回归到人们的餐桌上。

【第2篇】

中国科技的发展,不仅在路上、车上、手机上……还在舌尖上。吃,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的头顶大事。奶奶经常告诉我——人生在世,少不了吃穿二事。瞧!故事大王奶奶又滔滔不绝地感慨万分了。 

以前:使劲忍着

妈妈,我饿了!”“才几点就饿了?要忍忍,再过一个小时才能吃饭呢!”等到开饭时,餐桌上出现的是清水煮南瓜或蔬菜叶。怎能不饿呢?因此常常饿得头晕眼花。奶奶叹口气说道。她的童年就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的代表。更甭提饭店,餐馆了……

后来:上饭店吃

“妈妈,我饿了!”“才几点就饿了?饭还没煮呢!走吧,下去吃面。”可到了饭店,才发现里面早已人满为患了。“老板,一份拌面!”“等一下,今天客人太多了!”我只好找了一个位置苦苦地等待着。过了十几分钟都还没有端上来。我跑到厨房一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到厨房去了,面刚煮好就被抢走了。我真想吼一句:“你们几年没吃饭了?”唉!到嘴边的话还是咽了回去。要不是肚子饿,谁会争抢饭吃呢?哎!上饭店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时有点小钱也买不到吃的东西。这是爸爸一代的童年,爸爸悠悠地说道,好像在咀嚼着苦涩的味道。

现在,等外卖

“妈妈,我饿了!”“才几点就饿了?点外卖去!”可是外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外卖不仅价格增加了,送餐时间也加了不少。天气好还好说,碰到天气不好,狂风暴雨或者堵车……肚子就受苦了。有时送来的是冷掉的饭菜,味道大打折扣。看来,点外卖这方法也不是太好。我还絮絮叨叨对妈妈抱怨道。妈妈瞟了我一眼,嗔怒道:“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丫头片子”这时我会拿出我那百试不爽的法宝——撒娇。一边拉着妈妈大人的手,一边扭着身子说:“谁让您给我带来福气,把我生在这美好的幸福的时代呀?妈妈噗嗤一声被我逗乐了。这是我的童年经常上演的桥段。

未来:无人机快递

“妈妈,我饿了!”开窗去!什么?无人机快递?几分钟?没错!无人机快递将会携带着热乎乎的美食从天而降,让舌尖上的变迁更加便捷将成为可能,我们一同期待着!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