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以“诚”建“信”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诚”建“信”》。

“诚信”这个词一直很热,它频频被使用的背景乃是当下社会中太多的不诚信,尤其表现在食品安全方面:毒奶粉、地沟油等,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人们对诚信的呼唤,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诚信的缺失。在我看来,诚信诚信,就在于一个诚和一个信,有诚才会有信。

前不久,看了易中天老师的一篇文章,说近二十年来中国人在核心价值体系上有些迷失,导致出现如今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却跟不上脚步的局面。他说现在社会充斥着浮躁之气,在快速更迭的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人们也变得焦躁和没有耐心,无法平心静气地生活和思考。这样讲是有些道理的。正是因为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一些人才会被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做出了一些不诚实的行为。而不诚,则恰恰是不信的源头。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失信于众将,等待他的除了亡国还能有什么呢?南京百年品牌“冠生园”使用陈馅制作月饼,失信于广大消费者,等待他们的除了破产还会是什么呢?上海市某些官员公权私用,强占住房,失信于人民,等待他们的除了伏法还能有什么呢?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公然撒谎,失信于国家,等待他的除了离职卸任还会是什么呢?追根溯源,信任的缺失当归咎于失信前的不诚。

信任是经不起辜负的,尤其是一旦失去了,重建信任的难度将会更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要求:人与人之间应当以诚相见,才能维系住彼此之间的信任。二千年前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告诉我们,立身以信;商鞅立木取信,掀开秦国变法改革的帷幕,这是告诉我们,立国以信。这样的诚信观,贯穿岁月长河而不改,光耀古今。于是我们看到,古有秦末季布一诺千金,免遭祸端;今有孙氏兄弟今生不欠来生债;内有陈健为战友守墓37年无怨无悔;外有百事集团总裁卡尔为了一个对陌生人的承诺而终止一次重要演讲。今天深圳诗人刘美松又给我们做了个表率,他靠着一张张欠条和三天内还款的承诺,走遍中国。222张欠条,承载着222份沉甸甸的信任。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只要诚,就有信!坦诚为人,真诚做事,是建立信任的基石,是我们每个个体在群体里立足的根本。

《大道之行也》描绘了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这当然是建立在人与人高度信任的基础上。若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真诚待人,以诚建信,那样的大同社会或许有一天就会真正到来。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