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曲》背后的悲哀

《马赛曲》背后的悲哀

“对祖国的爱;指引,支持我们复仇的臂膀;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你的保卫者们一起战斗……”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中引用了这洋溢着爱国情怀的《马赛曲》歌词。可我在读时,却读出作者引用时带着的些许讽刺——满口是爱国情怀的,偏偏是那些卖国者。

《羊脂球》是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创作背景,主要讲述了不同阶层的10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主人公羊脂球就在这马车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她被迫成为妓女,但她有一颗坚定的爱国心。当入侵者攻入城市后,出于义愤,她差点杀死一名普鲁士军官,从此她踏上了逃亡之路。

马车上的她很快被认了出来,那些贵族资产阶级看她的眼神中满是不屑,他们交谈甚欢的言语中在有意无意的讽刺她。可是当他们饥渴难耐时,是心地善良的羊脂球拿出来她仅可以吃三天的食物,慷慨地分给他们,完全不计较先前这些有钱人对自己的不敬。填饱肚子的贵族们对羊脂球的态度由原来的侮辱变为夸赞和亲昵。

当马车来到托特镇时,他们发现这里也被入侵者占领了。普鲁士军官垂涎羊脂球的美貌,对羊脂球提出无耻的要求,羊脂球断然拒绝,于是一行人都被扣留了下来。那些贵族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想尽一切办法,施展种种阴谋想迫使羊脂球就范。羊脂球的爱国情不允许她这样做,但最后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利益还是牺牲了自己。然而放行后,大家又换了一副嘴脸,他们非但不感激这位可怜的姑娘,反而对她避而远之,之前的赞美和亲近又变成了最初的鄙视和唾弃。当大家都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唯独羊脂球没有来得及准备时,他们没有拿出自己的食物共同分享而是只顾自己大快朵颐,只有羊脂球缩在车的角落里受冻挨饿。

如果把这辆马车比作一个舞台,各个阶级的人在这舞台上共同上演了一出“爱国戏”。读完这篇小说,我很诧异。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为什么会选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作为主人公?后来经过思考才发现,原来莫泊桑选羊脂球作为主人公本就是对世俗的挑战、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作者用这样一位主人公,张扬了下层人士极具爱国精神、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于此形成鲜明对比,资产阶级上层人士的自私与伪善被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这部戏让我看到,贵族资产阶级拥有财富,看起来身份很尊贵。但在侵略者面前,这些所谓的上层人士已经完全丧失了起码的个人道德和个人尊严,更谈不上民族气节。如作者所写,同样是咒骂侵略者,“他们咒骂,首先因为他们害得他花了钱”,而并非像羊脂球,是因为侵略者侵占了她的国家而咒骂。他们的大脑早已被金钱和权势洗净了良知,又怎能指望他们的心中还会有一丝怜悯和同情呢?

相比之下,地位卑贱的羊脂球是善良的、纯洁的、自尊自爱的,她是从内心真正地爱着她的国家和民族。这份爱国之情,不值得我们敬佩吗?从这个角度看,她值得我们尊敬,她比那群贵族资产阶级更显高贵。

强烈的对比之下,我们发现,原来,真正的高贵跟其所处的阶级没有关系,真正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高贵。

然而在那个年代,在那个资本主义国家,金钱迷失了很多人的双眼。恍惚间,我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夜。羊脂球缩在车的角落里受冻挨饿,在科尔尼代的“马赛曲”中呜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