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迎年到 炮声送春来
作者:李卓恒 时间:2021-02-17 18:31:01 我要投稿!
在我的记忆中,杭州的年味是从家家户户阳台上挂出的一块块酱肉开始的。一到腊月,外公就会做许多酱货如酱肉、酱鸭、酱鱼等,都很美味。在冬天做酱货,想来也是杭州的传统了,老底子食物保存技术不好,容易坏,就做成酱货方便保存,传统也就传承至今,酱货也就在此之中镀上了时光的包浆,更加醇厚。
酱货中我最喜欢酱肉,外公总是先买来十几斤肉,一般选三花或五花,把肉简单切分后都浸到酱油中,酱油中还要加入独门的香料。浸泡一整天后将肉取出,此时的酱肉还只是字面意义上的“被酱油浸过的肉”,要想让“酱肉”成为真正的酱肉,还需要最主要的一步,晾晒。
外公简单地将肉用铁钩穿过挂在窗外,家住顶层没有遮挡日照充足,时间一天天过去,酱肉就这样“聚日月之精华”,经历时间的洗礼,内部水分逐渐脱去,体积变小的同时也变得更加厚重,直到肉晒出油,酱肉就完成了。
酱肉在餐桌上吃法不少,外公常做的豆腐干蒸酱肉就是其中之一,简单地将酱肉铺在豆腐干上蒸,便可造就美味。酱肉在蒸锅中吸收水分和热量变得柔软,其中油脂渗出又被豆腐干吸收,给豆腐干口感增加层次的同时,也让酱肉变得不那么咸。蒸菜出锅,夹一块酱肉放入口中,肉皮弹韧,肥肉软滑,精肉有嚼劲,带着特有的咸鲜在口中溢开,十分美味。冬日里坐在温暖的室内,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本就是一种享受,再吃上几块冬日特有的酱肉就更享受了。
外公做的大堆酱货约莫吃掉一半,中国人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春节,才正式登场。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
对于贪玩的爸爸和我来说,过年就是大年三十放鞭炮。至于年后那些走亲访友、准备礼物的琐事都由妈妈张罗,我们父子俩只要负责大快朵颐即可。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最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放鞭炮。那时候拿到压岁钱,就跑到杂货铺去买100响,然后拆散了放在裤兜里,拿着一根点燃的香,满巷子和小伙伴炸树洞、炸蚂蚁……
长大了,爸爸还是保留着儿时的爱好。只是他的小伙伴变成了我。几年前,一到过年,门口小店前堆着山一样的烟花爆竹,都是红色的包装,看着就很喜庆。爸爸会给我买许多烟花爆竹,不过我不敢给鞭炮点火,因此最喜欢摔炮,小小的一颗,用力往地上一甩,就会发出砰的巨响,经常还没到家,就扔完了。买的烟花就要等到晚上,去小区中心的小公园放,等大人们点着后,看着那五颜六色的礼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和群星交相辉映,便感到十分高兴。
如今,由于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政府不提倡。我和爸爸就在年三十晚上下载各种烟花绽放小程序,在家人群里放,同样欢乐喜庆。璀璨的烟花过后,家人群里便是漫天的“红包雨”。在杭州的,不在杭州的,老的,小的,一大家子人,抢红包乐淘淘,新的一年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