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兴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一首动听的歌,描述了一段曾经的美丽风光,当妈妈在我的书上看到它的时候,不由地唱了几句。然后她叹了口气,说:“十几年以前,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美丽景色啊,现在早就不是这样了。”

我很疑惑:十几年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怎么,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生活得环境反而变得恶劣了吗?

看见我露出不解的神情,妈妈问:“我们现在的房子是哪来的?”

我很奇怪:“拆迁后新造的呀!”

妈妈又问:“我们以前的地方呢?”

“不是说要办经济开发区吗?”我真觉得妈妈有些明知故问了。

“是啊,到处都在办工厂,造高楼,你还看得到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吗?”妈妈轻轻地叹了口气。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由地陷入了沉思……

我的家乡号称鱼米之乡,是盛产粮食的地方,如今很多很多的良田,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工厂企业、高速公路。家乡土地情况尚且如此,全国土地的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据资料显示:我国国土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但是,人均耕地却排在了世界的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重制约,今后可利用的后备资源非常有限。

可是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粮食第一消费大国。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也就意味着对粮食的需求将与日俱增。虽然我国现在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是以后人口的压力,粮食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一旦我国的粮食问题处理不好,后果将是非常严重。

人口在增长,粮食需求也在增长,可是我们的耕地却不断地减少。因此,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大事,保护耕地也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将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约束性硬指标之一。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决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我把查到的资料给妈妈看,妈妈依然叹了口气说:“虽然希望总是美好的,可是眼前的事实却也是让人揪心啊!那么多好端端的良田说没就没了,农民靠什么来过日子呢?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今,田地都没了,还有什么粮呀?虽然党和政府的决策是那么正确,可是18亿亩是一个多么脆弱的底线。它所受到得各种影响实在太多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甚至还有国际上的一些因素……”

我笑着说:“妈妈,你太多虑了,国家是不会让老百姓挨饿的。你担心的这些问题,国家一定都会圆满解决的。”

妈妈说:“是啊!我当然相信这一点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像这歌里唱的那样!”讲到这里,妈妈不由得又唱了起来:“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了样……”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