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同样作文800字

童年,是一方没有一丝阴霾的纯净空间,是一片无遮无拦的明朗天空,这里流淌着的纯真与快乐总让人难以释怀。前几日,我带着满满的好奇,走进了长辈们那难忘的童年,揭开封存在她们记忆中的那段遥远而美丽的回忆。

时光定格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南屏葛家桥附近,有一个宁静而清贫的村落,外婆的童年便在这里了。在青砖白瓦的小屋里,住着外婆的母亲和她们兄弟姐妹一共6人,外婆排行老三,算是个大孩子,照顾弟弟妹妹的活儿自然落到了她和姐姐的身上,因为父亲在苏州工作,她们家的生活水平在附近还算得上不错的,不过生活依旧过得简朴而艰辛。一日三餐,外婆她们日常除了米饭,便只有少许咸菜和自制的豆瓣酱,吃肉那是一种敢都不敢想的奢侈;只有过节时,她们才能改善改善伙食,用平时省下来没有卖掉的鸡蛋炖上一碗热乎乎的炖蛋,再配上一碗清汤寡水的豆腐,一桌“佳肴”便产生了。虽说这两道菜在我们看来十分平常,但在她们眼里却是难得一见的美味。几个孩子团团围住刚刚出炉的炖蛋,如饿狼虎视眈眈地望着眼前细皮嫩肉的小白兔一样,很快,你一勺我一勺,炖蛋就见了底。外婆的母亲带着怜爱看着这群如饥似渴的孩子,把还有些残渣的蛋碗拿来乘了碗饭,递给最小的孩子,其他孩子贪婪地望着那慢慢变少的“蛋拌饭”,每个人都想吃上几口,可出于对妹妹的照顾,只得把这种想法压于心底,狠狠地咽下快流出的口水。外婆是十岁才上学堂的,在那时已算家中开明的了。上学也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上学堂时就挎上篮子,以便一放学就能去挑猪草。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新生的范桥村,一个女婴呱呱落地,她,就是我的妈妈。度过了四年的快乐光阴,她随着母亲落户到了父亲当兵的浙江舟山。那里山清水秀、绿树环抱,风景秀丽。她很快便与当地的一群女孩打成一片。在没有电脑电视陪伴的暑假,她的暑假并不如的我想象的那么枯燥,依旧是充实丰富、自由自在:在绿油油的梯田中,她与母亲一起种下嫩嫩的山芋苗,等待收获的季节;在树林间,她与小伙伴正玩着躲猫猫、跳格子,爽朗的笑声一直回荡在树林之上;在院子里,她和好朋友一听到卖棒冰特有的叫卖声,就偷偷地拿上为数不多的零花钱,那冰凉的味道让她至今记忆犹新。而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秋天伙伴们一起将枯枝落叶扫成堆,然后将红薯放在树叶最底下,当落叶燃尽,红薯也弥漫出了甜甜焦焦的味道,剥开那层皮,那叫个香呀……五、六年级时,妈妈还爱上了写诗,她和学校诗社的好帮诗友们互相用笔名称呼着,互相用树叶作信纸传递着那份“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忧郁心思,那羞涩又懵懂的少女情怀让她的诗委婉动人,到现在还有整整三本诗集收在家中抽屉的最底层呢!

……

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记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