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东坡作文800字

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一首古诗,传唱大江南北。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题记

近几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诗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事迹。乘风归去,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

他二十岁高中进士,三十岁时,已经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但他却跌倒于才气引来牢狱之灾。他来到杭州任通判时,听到百姓的痛哭与哀怨,忧国忧民的他只能通过文章来代替老百姓,表达其悲愤之情,但却因此被押进北宋王朝最高司法机关御史的监狱里。有人想要置苏东坡于死地,然而,在这生死之际,挺身为苏东坡说情的人更多,最终,苏东坡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乌台诗案”也终于随之尘埃落定了。

公元1082年,苏东坡在黄州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诗人的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这样的意境穿越时空和境界,而在时间的另一头,苏东坡也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轼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在他的一生里,苏轼永远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击,在他眼中似乎就从未发生过,他所关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贬谪之地,他的政绩依然出类拔萃。

历经了世事变迁,苏东坡的词,进入了自由天真的境界,以至于豪迈的诗句里,仍然埋藏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细腻之笔,也为苍茫的历史,增添了动人的青春之美。

去世前三个月,苏东坡途径金山寺,即兴写下一首诗,也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回首一生,苏东坡最想夸耀的不是高居庙堂的辉煌,而是他受贬黄州,惠州和儋州的流离岁月,不是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从这个时代里超越。他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走了一生,直到这一刻才真正悟到。

在这世上,有些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

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业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