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山雨》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1-30 17:53:45 我要投稿!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襟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鉴赏】
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为贵州乡试主考官,诗即赴任途中所作。贵州为山区,谚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不要看是晴天,雨说来就来。但遇雨也不要大惊小怪,说不准一忽儿又要放晴。诗人就用一支生龙活虎的笔,捕捉了“山雨”前后气候瞬息万变的景色,深得东坡《有美堂暴雨》诗趣。
作者写途中遇雨,共分四层叙。“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二句写雨前天气很好,一点也没有雨意。作者在山林中穿行,虽只戴短笠,还是被茂密的树枝挂缠和阻挠,他一路观山望景,兴致很好,只觉天气凉爽宜人,没有想到下雨。这一层告诉读者,“山雨”之来,确乎是出人意料的。以下两句写山雨的到来。作者看到溪上云雾四起,渐渐连成一片,只觉得山光物态的迷人,而没有意识到这就是雨来的信号。在别处“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雨前的征兆十分显著,而在贵州山区全然不同。云雾恰起,阵雨就来了。“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二句写出雨来迅速,使人回不过神来,不知怎么凉爽宜人的轻阴天气就变成了下雨天。好奇之感,通过“忽来”“不知”等辞语,自然流露出来。
正因为出乎意料,作者事先没有准备雨具,只有一领遮头的短笠,衣襟不免要被打湿了。但反正遇上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罢。看到雨中村边瓜豆蔓藤散乱纷披,作狼狈状,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观望雨中景色,浑忘沾湿之苦。“马上衣襟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一个“也”字,从物我同情中得到几分慰藉,而一个“任”字则表现出雨中人的从容与泰然。突然,雨脚为之一收,天就放晴了。这时比雨前轻阴中的物象,又有一番清丽:云雾全失,峰峦尽出,斜阳相迎,红霓随之,一片明朗璀璨景象。山雨虽然住了,但雨水化成无数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涧,又作“万瀑齐飞”的壮丽景观。“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是这首写景诗推出的新境界,令读者情绪为之一振。好个“又一奇”!雨前的溪云四起是一奇;雨中的瓜豆离披是一奇;而雨后的万瀑映日是又一奇。全诗境界层出不穷,恰似张镃赞“诚斋体”所谓:“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及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何绍基此诗亦得诚体之精髓,不过诚斋多施之七绝,此作七律,尤见新奇。
“溪云到处”——山雨之兆,“万瀑齐飞”——山雨所成,来龙去脉,皆扣题面。重心所在是写“山雨”,而非写雨霁。“山雨”非川原如烟之雨——后者是绝不可见“万瀑齐飞”之奇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