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记征人语》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1-30 21:35:37 我要投稿!
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卧听潮。
【鉴赏】
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清兵击败吴三桂于衡州(今湖南衡阳),并进驻岳州(今湖南岳阳)。此诗即写于此时。它以记述出征军人话语的形式,反映了征人的生活与思想感情。
前二句以不同的视觉景象,把戍营地的场景勾勒了出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烘托了气氛。诗的首句便把人们引入一个静寂冷清之夜,一个典型的战争间歇期间的寂寥之夜——夜幕低垂,星光稀疏,平沙无垠,连营千里,但没有战马的嘶鸣、刀剑的寒光。接下来,作者把视野从平视转成仰视。仰望苍穹,凝视着楚地的云月,很自然地便联想到了故乡燕地的云月。自古以来,征人思家和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开这个“月”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作者用“楚云燕月”的互文修辞方法,即在有限的篇幅增加了表达内容,既暗示出人分两地,又很含蓄地流露了思念故乡的心情。“两迢迢”,则写出征人此时在默默计算两地远近的心理状态,它的潜台词是十分丰富的。
按常规写法,作者既然写“征人”联想到了燕地故乡,也许就要写他具体想象故乡的情景,家人的容貌、动作,抒发思乡的悲苦之情。但作者并没有顺着这条思路,而是点到辄止,在上句稍稍露出思念之情时,猛然刹住,转而写出:“征人自是无归梦。”当见月思乡的感情一冒头,征人猛然警觉:自己是军人,应以国事为重,不应做思归家乡之梦,也就是说,不应该思念家乡。这里多少带有强抑下去的意味,因为思乡是人之常情,往往触景而生;然而在战场上随时准备迎击敌人的紧张战斗现实,又不容许这种思乡之情久久地存在脑海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征人的矛盾心情。
经过头二句的写景烘托,第三句的慨叹,征人的形象渐趋明朗。第四句选择了一个很富于典型性的细节:“枕兜鍪”,以典型的物件,典型的动作,将“无归梦”的“征人”形象化了。“兜鍪”,战士戴的头盔。古人以“枕干(泛指武器)”,形容复仇志切;以“枕戈待旦”,形容杀敌心切;以“枕戈寝甲”,形容经常在战斗之中。这里是以“枕兜鍪”的特有生活动作,写出征人随时准备战斗的壮举。句首用“却”字,与上句“自是”相呼应,还照应到第二句。意谓:不要望月了,还是枕着兜鍪吧。在豪语之后,又补充以壮举,征人的形象就更加鲜明、完整了。然而在结句,作者又写了一个细节:“卧听潮”。表现了战争间歇期间,战场上特有的寂静,与首句相呼应。同时,也表现了征人的难以入寐,既要警惕敌人,准备战斗,而思念家乡之情虽强压下去,却又如缕不绝,萦绕心间。征人就在这样的矛盾思绪中,等待着战斗的来临。
这首诗利用反拨的艺术手法,由感伤的景物描写,出乎意料地折到慷慨激昂的豪情抒发。以见物思人、怀乡等的常人常理,来反衬征人与常人常理有别的壮烈情怀。从这方面来看,这首诗打破了前人同类作品的框框,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