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大坪》原文+鉴赏

天外一峰开,金银晃法台。崖经大斧劈,云涌怒涛来。秋尽花犹发,天青玉作胎。洪荒留海色,左股折蓬莱。

【鉴赏】

赵熙为晚清蜀中诗坛巨擘,其生平行迹半天下,七出巫峡,五游峨眉,模山范水,造语多奇。此诗为峨眉纪游之作,诗人娴熟地运用神话传说,描绘出了大坪雄奇的景色。

大坪是峨眉山峰之一,在天池峰洪椿坪的东面。诗一起手就渲染大坪神奇的来历:“天外一峰开,金银晃法台。”大坪峰自天外飞来,峰顶是供佛祖演讲的法台,金碧辉煌,极其绚丽壮观。“法台”本是佛家语,谓佛说法之处;此用之,正符合佛教名山的身份。据《列子·汤问》篇说,渤海之东有五神山,第五座叫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其上台观皆金玉”。联系本诗末句来看,诗人正是把这一神话传说作为大坪的来历。之所以不用“金玉”而用“金银”字样,一则照顾到格律,二则与下文将出现的“玉”字避复。“金银台”也有来历,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是其用字所本。如此等等,可见诗人精心锤炼字句的独运匠心。

颔联描写山势景色:“崖经大斧劈,云涌怒涛来。”山势陡峭险峻,悬崖壁立万仞,似刀劈斧凿,见鬼斧神工,山间云雾弥漫,风起云涌,似渤海浪潮,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此联写景,境界宏阔,气势壮大。“大斧劈”让人们联想起“五丁看山”、“玉斧修月”的神话传说,它又是一种国画技法(见《珊瑚网·画法·破石法》),用来形容山势,既显其雄奇,又不失秀丽,十分贴切。“怒涛来”既使人感受到云势之汹涌澎湃,又与此山的来历相关。《列子·汤问》说:“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既然大坪系蓬莱迁来,当然伴随着渤海汹涌的浪涛。诗人用用典而令人不觉,堪称自然高妙。凡是游过峨眉的人,无不慨叹“舍身崖”之险峻、“云海”之壮观。此联写出了人人眼中所有笔下所无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陈衍称赵诗“甚肖蜀中山水” ( 《香宋诗集序》),正可于此等用笔处见之。

颈联接写山上的植物和天色: “秋尽花犹发,天青玉作胎。” 山上有着特殊的植被环境,其他地方秋尽花谢,这里却郁郁葱葱,秋尽花发,仿佛永远是春天; 山上有着特殊的自然气候,盆地其余地区常年阴霾难散,这里的天空却格外的清朗,仿佛是玉石作的底子,蔚蓝一片。《列子·汤问》说五神山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大坪山秋尽花发,天青似玉,大概也沾上了五神山的仙风灵气吧!

尾联绾合首联,点明大坪起源的古老和来历的不凡: “洪荒留海色,左股折蓬莱。”在传说中开天辟地的洪荒时代,天帝似乎有意留下了这片海洋般的绿洲,它或许就是蓬莱山那折断的左腿吧! 苏轼有《白水山佛迹岩》诗云: “何人守蓬莱?夜半失左股。浮山若鹏蹲,忽展垂天羽。”苏诗本称罗浮山是蓬莱左腿移来,赵诗借用此典来渲染大坪神奇的来历,思路与东坡略同。

王文才先生评赵诗“风骨峻整,气格颇近岑参。于东坡尤有玄悟” (《近代诗史稿》)。确实,赵诗对峨眉山水奇观的渲染与岑参对边塞景物的描写差可比美; 而指认大坪同罗浮一样系蓬莱的左股的思路,也深契东坡借赤壁怀古之法。此诗将景物描写同神话传说紧密结合起来,既肖貌山水,又浪漫夸张,神奇而不失真实,虚空而不失具体。由此可见其山水诗“旷逸雄沉” (狄平子《平等阁诗话》评赵诗语) 的风格特征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