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老仆》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1 17:46:35 我要投稿!
飘零应识主人心,仗尔锄园守故林。数载相随今舍去,江湖从此断乡音。
【鉴赏】
这首诗是黄景仁二十三岁离家赴安徽时所作。头一年秋天,他应江宁乡试,又告落第。“不信真愁门户难”,他穷得没法支持门户,养活家口了,才决心去安徽太平知府沈业富那里找工作机会,觅斗升以养家口。这次出门,心情很坏,写了几首告别家人的绝句,有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今夜别君无一语,但看堂上有衰颜” (《别内》),“此行不是长安客,莫向浮云直北看”(《幼女》)等至为沉痛的诗句。他身体本来就孱弱多病,二十三岁的青年人,已经像个老头子,在本年所作《秋兴》诗序中说: “昔潘黄门以三十二见二毛,为赋〈秋兴〉。余则二十有三耳。临风揽鉴,已复种种; 早凋如此,其何以堪! ……”病足以损人,忧更能伤人。这首《老仆》,也是这次辞家时所作,同样表现出浓厚的忧伤。
“飘零应识主人心”起笔便说飘零,可知诗人虽然才二十三岁,已经在外游学、应试、为幕客多年。他到过杭州、扬州、徽州,又曾远游湖南按察使王太岳之幕。为了求功名,找出路,糊家口,年纪轻轻就浪迹江湖。此刻,他告诉老仆,你应该知道,这些年主人飘零如此,乃是生活所迫; 这次留你在家,也是出于不得已。诗一上来就透着凄惶沉痛,调子低沉。接着说明这次不能带老仆出去,是因为家里没有人照料,要靠他“锄园守故林”。诗人门衰祚薄,家世孤零。四岁丧父,十二岁祖父去世,十三岁死了祖母,十六岁又失去了惟一的亲哥哥。此刻,母老家贫,妻弱子幼,家里本来就不能没有一个老仆来应付家务劳动。“仗尔锄园守故林”一句,质朴真挚,如话家常,又见家世伶俜,饱含沉哀茹痛。
诗的一、二句是向老仆说的,温语脉脉,是分别前的叮咛嘱咐。三、四句则转写自己,预想这次离家以后的索居生涯。从“数载相随今舍去”看,过去出门,诗人是带着这位老仆偕行的;这一次才将他留在家里,一人远行。现在的青年人出门,都是独来独往,出了门不管读书还是就业,过的都是集体生活,不会感到不方便,也不用担心孤单寂寞。古人可就不一样,离家读书、工作,绝大多数要赁屋而居,自办伙食,少不得一个仆人照料生活,相依为伴。诗人这一次不带老仆去,固然由于家事要人照料,少不得他“锄园守故林”,另外也有一层原因,诗里不肯明说。多带一个人出门,旅途就多一份开支; 到了地方就多一个人的费用。何况自己也是去依人门户,怎好意思再带一个仆人去麻烦别人?可见,事非得已,情难以堪。
黄景仁的诗,总是涵蕴丰厚,最耐咀嚼。像这句 “数载相随今舍去”,看似平常语,中间也是极富蕴涵的。那“数载相随” 四个普普通通的字,便含无限深情。这些年,诗人出门,老仆做伴,种种客况,老仆看得清清楚楚。晨昏朝夕,主仆形影相随。此刻要留下老仆,“数载” 中许多往事,便猛然兜上心头; 那味道,是苦涩的。这许多往事,只隐隐用“飘零”一语概括; 但读来便觉萦回在字里行间。这种涵蕴丰厚的特点,不由人工,无关诗法。情真则其意自丰,情深则其所蕴必厚,是自然而然的。
末句“江湖从此断乡音”,也是极平常,极直遂而又极沉痛的语言。“江湖”二字与篇首“飘零”遥相照应,不经意中自有“首尾相衔,开阖尽变” (刘熙载《艺概》)之致。从此身边没有老仆,一个人飘零江湖,想起来自有许多不便,许多难堪。这些,诗人一概不说。他担心的是“从此断乡音”——从今往后,身边再也听不到本乡本土人说话的声音了。不便,难堪,是料想得到的来日生涯的实况,乡音则是虚涵的。诗人以虚写实,借虚见实;实则有限,虚则无穷。这正是使简短的绝句扩大容量的方法。而且,这样一结,语淡情长,不沾不滞,如秋风穿树,摇曳无穷,更觉余韵哀远。
黄景仁还有一首《新仆》,其中有“新买孤雏瘠不肥,未来先为制寒衣”的蔼然仁者之言,也有“尔辈所求唯一饱,主人无奈亦长饥”这种感慨之句。不少人说,这类诗表现了他对仆人的深情。我则以为,不论写新仆也好,老仆也好,诗人总是在写自己——他提笔便忘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