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陌上桑》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1 18:56:50 我要投稿!
陌上桑,无人采,入夏绿阴深似海。行人来往得清凉,借问蚕姑无个在。蚕姑不在在何处,闻说官司要官布。大家小家都捉去,岂许蚕姑独能住。日间绩麻夜织机,养蚕种田俱失时。田夫奔走受鞭笞,饥苦无以供支持。蚕姑且将官布办,桑老田荒空自叹。明朝相对泪滂沱,米粮私税将奈何?
【鉴赏】
“陌上桑”是乐府古题,这是又可恰切地作为诗的标题。
开首四句,写了一个奇怪现象。历来春来桑叶发枝,蚕种孵化,蚕姑忙碌地采桑养蚕,眼前却是早已入夏,桑林枝繁叶茂无人采摘,徒为过往行人遮阴纳凉。这种反常现象,令人莫解,诗人想找个蚕姑问明原因,却一个蚕姑也找不到。这就更加令人奇怪。诗一开头就出现一个悬念,从而具有极大的诱人力量。接下四句作了明确回答,原来蚕姑和其他大家小户妇女一起都被捉去,为官府织做“官布”去了。这种奇怪的现象,给农民造成严重恶果,蚕姑们日夜纺麻织布,心里焦急地惦记着蚕老田荒,误失农时。田夫本可承担农田耕作,却因交不上租赋,备受逼勒鞭扑,饥饿痛苦,无法支撑。把农村男女劳动力横加摧残,农业惨遭野蛮破坏的黑暗现实作了沉痛揭露。最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无法回答的问题:蚕姑虽然完成了织做官布之役,但蚕老田荒,官粮、私租怎么完成呢?诗末留下一个难以回答,而可以想象的大大的问号。
这首诗文字浅显,意义显豁,深入浅出。诗人敏锐地揭露了元代一个极为荒谬的社会问题。统治者为了眼前的需求,竟不顾农时,从根本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这种愚蠢的短见的政令,只有在元代野蛮统治下才会发生。所以诗人接下指出,农业横遭破坏,官赋私租又将从何而来呢?
在表达方式上,诗的开头和结尾巧设疑问,前者可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后者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而首尾两个疑问都反映了元代社会的荒谬。由于统治者的野蛮荒谬,使农民在无灾之年,蒙受比有灾之年更为惨重的灾害。
诗人善于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景物,组成一个完整的富有主体感的图画。陌上桑老、田夫受笞、蚕娘日纺夜织,并非发生在同时同地,而农夫的眼泪滂沱只是推想之景,把它们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其中又夹叙夹论,使全诗形象生动,议论精当;或有意设问,让读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