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湜《由常山至开化山行绝句》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2 09:46:45 我要投稿!
由常山至开化,折回江山,凡山行四日,共录绝句三十首。
修路环溪十里强,篮舆摇兀似车箱。坐吟浑忘斜阳晚,只见舆夫影渐长。
【鉴赏】
王夫之论诗的情景关系时说: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姜斋诗话》)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确为精论,此录山行绝句一首,正是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写成。
常山、开化、江山三县,均在浙江西南山区,那里冈峦叠嶂,风景秀美,清溪回环,景物宜人,江湜曾往来其间,写有绝句三十首,描绘此处山区美景,为当时人传颂,本诗即为其中之一。
诗的前两句写山行。首句写山间小路,修长曲折,伴着淙淙小溪,蜿蜒伸展,足有十里远近。次句说坐在竹轿中,行进在这段山路上,悠悠晃晃,摇摇荡荡,犹如坐在马车箱中一般。这两句诗乍读平淡,稍加推敲,即能品味出诗人沿溪而行的那种优游自得之趣。一路走来,如行山阴道中,风景秀美,令人眼目应接不暇,物色摇荡,心旷神怡。诗人巧妙地将这种心摇神荡之状,用竹轿的摇晃形象地传达出来,轿摇、身摇、神摇,实际都是这十里山路溪色引起的愉悦之情的传神写照。
末二句描写观景忘时之情。山光水色如此迷人,加之竹轿吱呀摇兀,舒适自在,诗人一路观景,吟哦不止,全然忘却了时间。偶然一瞥,但见山路上轿夫的身影长了许多,回首而望,只见夕阳近山,暮色将至,诗也悠然结束。
这首山行小诗,所要描写的是浙西南山区鲜为人知的风光,但诗中除去“修路环溪” 四字,竟无一处写景。或云杜牧之《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梅圣俞《鲁山山行》“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方为山行佳作,这首山行小诗全不写景,岂能称道。此问听似有理,其实不然,杜牧、梅尧臣之诗写景之美,堪称名篇此不言而喻,但艺术表现并非只此一途,江湜此诗之所以这样写,有两个原因。其一,本诗只是山行绝句三十首之一,三十首可视为一组完整的写景之作,相互补充,绘出了三县山区秀美景色,本诗只是这大型画卷中的一个片断,要见出其妙,本应与其余诸首参读。其二,江湜意本绘景,却偏偏言情,是利用情景关系的相生特点,以“互藏其宅”的手法加以表现。刘熙载云:“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可见“睹影知竿”(即“互藏其宅”意)亦不失为一种令人推崇的艺术手法,尤其适合绝句体裁。试想如景色不佳,观景者在摇摇晃晃的竹轿中,除去产生时光难捱、昏昏欲睡之感,岂能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坐吟忘时之理?从诗人抒写的情绪,不正说明此地景致优美,令人陶醉么?以情见景,以情衬景,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从单独一首诗观之,通过诗人陶然之情,可以见出景色之佳。从一组诗看,在大型山水画卷中,那望景坐吟,陶然似醉的诗人,不也正是画面的一个有机部分?并且,有了这一部分,整个画卷才显得更加迷人,更富有诗意,韵味也更加悠长。
由此可见,艺术表现手法是极其丰富的,“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如忽视了这一点,许多本有韵味的好诗,将会被埋没,这样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