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京城旧王府·醇王府花园

醇亲王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弟弟,但在长相上不如他的哥哥光绪载湉。光绪的照片留下的不多,有张成年后当皇上的标准照,明显是做了修饰,丰额广颐,英俊潇洒。但是相比较,我更喜欢德国人埃米尔·威廉米拍的光绪在王府当小王爷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绪三岁,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左右各梳一条小抓鬏辫儿,骑在大马上,很高兴地看着镜头,引得看照片的人跟着会心一笑。但是想到这个天真的小男孩接踵而来的命运,便立刻觉得这阳光闪过得太匆忙,这单纯的笑让人的心泛起一阵悲凉。其弟载沣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荣禄大学士的女儿结婚,后任军机大臣。光绪崩,奉懿旨立其长子溥仪为皇帝,其本人担任监国摄政王,所以后海的醇亲王府又叫作摄政王府。跟不远的恭亲王府一样,这两座王府在京城都是典型王府建制,在建筑与设计上做到了极致。现在醇亲王府被国家宗教局使用,不能随便进入,但我们从那巨大的红漆大门仍能想象到昔日的辉煌与威严。武昌起义以后,载沣辞去摄政王职,退还藩邸,1928年移居天津英租界,1938年移居日租界,1939年又返回北京醇亲王府,1951年卒,享年六十八岁。

醇王府分为正院、住宅、花园和马圈几个部分,溥仪的弟弟溥杰在后院树滋堂居住,在东跨院认真堂读书。府东边的马圈现在是北京第二聋哑学校,依旧是过去古色古香的广梁大门,没有改变。据北京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高巍说,1925年元月,孙中山曾经到醇王府来看望过载沣,在府中的宝翰堂内,孙中山赞赏载沣1901年作为皇帝御弟身份到德国的举动,1901年载沣去为德国公使克林格在北京被杀一事代表朝廷向德国皇帝赔礼道歉,孙中山称赞他“在那样尴尬的环境中还能做到不卑不亢,显示了智慧和辩才,在屈辱中保持了一份尊严”。那次拜访,孙中山送了载沣一张照片,照片背后写着“醇亲王惠存 孙文赠”。载沣很珍惜这张照片,一直摆在他的书房里,直到去世。据《北京最后的王府》作者朱文轶说,王府的一些王爷有收集奇珍异宝的习惯,慈禧曾经捉弄上代醇亲王奕譞,在她妹妹、奕譞的福晋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慈禧要求妹夫,将阖府的所有珍宝都作为她妹妹的陪葬。这一来,使醇王府的经济元气大伤,溥杰生母刘佳氏因此而发疯。

醇王府花园在王府的西侧,位于后海北岸,现在这里是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可以买票进去参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寓所,宋庆龄一再逊谢,后由周恩来亲自筹划,决定借以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建一仿古西式两层小楼作为宋庆龄居所。王府花园内碧水环绕,山石嶙峋,花木荫翠,芳草萋萋,楼堂亭榭,错落其间,十分幽雅。宋庆龄于1963年迁进园内,一直工作、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

园内一条长长的游廊,红带子般穿行于绿树荫间,游廊的起始,南楼下湖水旁,有“明开夜合树”,树名叫卫矛,夏日开白花,昼开夜合,相传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因为这所园林在清初属于纳兰性德父亲大学士明珠所有。湖水东边土山上有扇形凉亭一座,造型别致,北岸草地上有南房七间,北房七间,现在南房西部盖起了两层小楼,成为宋庆龄的住所。小楼宽敞明亮,里边间量很大,双人床、沙发、书桌、打字机,甚至小厨的锅碗瓢勺,都保留着居住时的模样,简朴精致,让人看到了端庄秀美的女主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一下拉近了她与我们的距离。小楼的北边旧存的七间北房,是宋庆龄宴请来宾的地方,南北房之间形成了一个庭院,庭院里有两棵巨大的西府海棠,是醇亲王北府原栽古树,每年的4月10日前后开花,花开时节美若云霞,一片灿烂。宋庆龄常常邀朋友们来这里赏花,也将果实做成酱,与工作人员分享。现在,这两棵西府海棠到了春天满树繁花的时候,也成了京城人们赏花的一处胜景。周恩来总理也是喜欢海棠花的人,他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是光绪父亲摄政王的西花园,园内的海棠树为清末所植,总理对其十分喜爱。1961年,周恩来总理去日内瓦开会,正值海棠花盛开之时,夫人邓颖超摘下一朵海棠花夹在书中,托人带给总理。周恩来回京后,把海棠花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我们可以想象,被留住的海棠花的美丽典雅以及它传递出的深深情义。

宋庆龄室内有张相片十分感人。弥留之际的宋庆龄躺在床上,胳膊上插了输液管,显然的生命已经走到了最后时刻。廖承志弯腰站在床头,右手抚着宋庆龄的手臂,左腋下夹着标有“特急件”的文件夹,他正向即将离去的宋庆龄通报全国人大“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的决定。这一幕让观者唏嘘。

小楼的西北角有鸽笼,一群灰白鸽子在咕咕鸣叫。笼舍内放置着食物和水,仿佛它们的主人刚刚转身离去。夕阳中,晚风里,传来阵阵笑声,是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在草地上荡秋千。宋庆龄一生喜欢孩子,她在世时,孩子们是这里的常客。如今,人走了,这爱依旧延续着,绵绵不绝。

匆匆地走,慢慢地感受,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生命、关于未来。抓不住的靡丽苍凉,理不清的恩恩怨怨,看不完的万千变化,道不尽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珍爱这份文化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