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老人言

由漫画《不听老人言》说开去

作者:沧浪

曾经,我在2004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第11版看到一幅名叫《不听老人言》的漫画,其内容可描述为:一头年轻小象垂头丧气地向一头年老的大象走来,粗壮的身体上写着“到此一游”四个字。老象见状,嘟哝着:“我早就跟你说过,别到游人多的地方玩”。

这幅漫画乍一看着实让人哑然失笑,倘若再细细品味一下那个“不听老人言”的名字却不禁要悲从中来。

当然,这幅漫画从思想内容和宣传环保角度讲,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它的“不听老人言”之名却是一处败笔。我说作者玮平有画蛇添足之嫌毫不过分。如果他给漫画取名为“无题”或者别的名称,那么该幅漫画可谓上乘之作。可惜偏偏取了这么一个不够水平的名字,于是大煞了整个画面的风景。

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老人可分为智者,愚者和中庸者……你能认为他们的话都要听从吗?即使所有的老人都是智者又有谁敢保证他们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而有益的呢,又有谁敢保证他们讲的话里没有诳言,没有谬论,没有足以把人误入歧途的陈词滥调呢?

当我们翻看鲁迅先生的《风波》就不难“嗅”出九斤老太身上散发出来的顽固腐朽的气息,直叫人恶心得在心里烧起一团无名怒火。“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样的话听了就觉得好笑,在她看来“现代人”的生活就应当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似乎不这样就是“败家子”。

“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

在九斤老太看来,剪辫子是件很不应该的事情。可是她不知道清代皇帝推翻了,现在是民国时代,你甩着根辫子算哪回呢?于是,她对七斤剪辫子的行为表现的十分恐惧和悲伤,不停地叨唠“一代不如一代”。这真是个多么不可思议的老人家呀,不禁让人想对她肃然起敬却又十二分的难以办到。

还记得房龙在《〈宽容〉序言》里写到了这样的守旧老人,面对勇于走出无知山谷的漫游者,他竟然无耻地宣称: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好一个“应该一无所知”,漫游者愤怒了:“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你们是在撒谎。你们欺骗了我,就像欺骗村民一样。”“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然而,愚昧的村民们居然听从老人的话,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这是一幅何等惨烈的场面呵!

人们听从了守旧老人的话。可是他们的遭遇却是:没过多久,村里爆发了一场特大干旱。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粮食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种种悲惨的结局都因老人而起,于是房龙在结尾不得不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我读到这句的时候就觉得有点遗憾,作者为什么不接下去写对守旧老人的审判呢?或许,房龙是有意对那些行将就木的老人宽容吧。

此外,人们常常喜欢把“经验丰富”、“沉稳老练”、“成熟老道”等美妙的词同老人挂上钩。诚然,不少老人的话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注意我讲的是“借鉴”而不是“盲从”。但同样不排除老人的某些话中可能有封闭保守,顽固死板,陈腐老套的成分;有过时的传统说教,狭隘的宗法偏见;有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的经验主义。你能说老人的话都得乖乖的听从吗?如果我们一味的盲目听从老人所说的话,不加以清醒地认识和科学的分析,不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善待老人言,不管好坏一并“拿来”,谁敢保证不出问题呢?

时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成为一种时尚。所以,我希望那些还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吊在嘴边的人赶快去“洗脑”,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批判继承的方针创造性地对待老人们的话。切不可人云亦云没了自己的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