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羊》原文、译文及鉴赏
作者: 夏传才 【本书体例】
【原文】:
谁谓尔无羊(1),三百维群(2)。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3)。尔羊来思(4),其角濈濈(5),尔牛来思,其耳湿湿(6)。
或降于阿(7),或饮于池,或寝或讹(8)。尔牧来思(9),何蓑何笠(10),或负其餱(11)。三十维物(12),尔牲则具(13)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14),以雌以雄(15)。尔羊来思,矜矜兢兢(16),不骞不崩(17)。麾之以肱(18),毕来既升(19)。
牧人乃梦(20),众维鱼矣(21),旐维旟矣(22)。大人占之(23),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24)。
【鉴赏】:
这是《小雅》中的一首歌颂牛羊蕃盛的名篇。传统注疏说是作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公元前827-前782年)。西周时代的农业已经有较高的生产水平,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厉王时代社会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宣王时代有所恢复。《诗序》说:“《无羊》,宣王考牧也。”《小雅》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贵族统治阶级对牧业生产的重视,它宛如一幅放牧图,描绘了当时畜牧业兴旺发达的景象。
全诗四章。第一章写牧养的牛羊成群:“谁说你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谁说你没有牛?七尺黄牛就有九十头。你的羊群过来了,羊的犄角抵犄角。你的牛群过来了,牛儿嚼草耳朵摇。”《诗经原始》说:“诗首章‘谁谓’二字飘忽而来,此前此凋耗,今始蕃育口气。”牧养的牛羊千百成群,“其角濈濈”、“其耳湿湿”,抓住了牛羊的习性和特征,生动而传神地写出了牛羊群的动态。
第二章写牧场上的动态:“有的牛羊下山坡,有的牛羊池边饮水,有的躺着有的走动。你的放牧者过来了,披着蓑衣戴斗笠,有的背着干粮,牛羊的毛色三十种,祭祀用的牺牲全齐备。”在山坡下、水池边,牛羊散落错杂,毛色斑烂又千姿百态,走来了披蓑戴笠、背着干粮的放牧者,这幅画面展示了牧场特有的情调。
第三章着重描写放牧者的形象:“你的放牧者来了,他一路上打着粗细柴草,猎取雌雄禽鸟,赶着你的羊群回来,羊群一个挨一个驯顺地走着,不短少也不散乱,他伸出手臂指挥,羊儿一个不缺全都进了圈。”这段描写,突出了勤劳辛苦又技术熟练的放牧者形象。
第四章写掌管畜牧的官——牧人作个梦,梦见蝗虫变为鱼,龟蛇旗变为鹰旗;卜官占卜说是丰年和人丁兴旺的好兆头。这是借梦境来表达祝愿,丰年和家族兴旺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诗经原始》说:“末章忽出奇幻,尤为匪夷所思,不知是真是梦,真化工之笔也。”
诗中出现了三种人。“尔”指牧主,他是牛群羊群的占有者,归他支配,由他挑选各色牺牲,他们是贵族。“牧”是替牧主服务的放牧者,他的劳动是艰苦的,终日与牛羊为伍,在牧场上野餐,背着防雨的蓑笠,还要在放牧中为牧主打柴、猎禽。“牧人”是代贵族管理畜牧的官,为了效力于贵族,他与太卜都关心畜牧业生产,用丰收和人丁兴旺的吉庆话讨贵族喜欢。从这首诗里,我们也能够看到西周晚期的生产关系和沉重的阶级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