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冲的品行问题

林冲是梁山好汉中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说好的认为他忠厚、善良、有心,说坏的认为他自私、狭隘甚至狠毒。有人甚至认为他品行低劣,没有底线。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水浒传》这本书里其实没有完美的人物,这符合人的本来面目,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的人物才更立体更鲜活更真实,也更经得起推敲和审视,不会搞的象纸片人一样,个个都是英雄模范。千万别把梁山好汉等同于英雄模范,他们首先是人,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人。他们身上既有英雄主义也有个人利己主义,这并不矛盾,任何英雄人物首先是个体的人。作为个体的人,利己几乎是人的本,任何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梁山好汉也不例外。《水浒传》这本书也绝不是写几个英雄人物这么简单,它更重要的是写复杂的社会及真实的人

说到利己主义,这牵扯到一个界限问题,也就是道德底线。虽然人的本都是趋利避害的,但因为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才不至于走向极端。利己本来没有错,只要对他人无害。最好是能够互惠互利,也就是共赢。如果为了自身利益伤害他人那就不可取了。如果是无意伤人尚可原谅,如果是故意甚至处心积虑伤害别人那就不可原谅了。

关于林冲的品行问题,主要是以下几处存在争议,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什么问题。

第一是关于林冲休妻的事情,这个前面也已说过,林冲休妻是有些自私,他有替自己着想,但也有替子着想,或许他替自己着想的还 更多一些,我也承认他有些自私,但还 到不了品行低劣的地步。

第二是在野猪林被鲁智深搭救那一回,因为林冲后来跟公差说了一句话:“这个直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有人认为,林冲有出卖鲁智深的嫌疑。假若林冲真的出卖救命恩人,那品行是够低劣了,但问题是他出卖鲁智深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水浒传》这本书几乎没有废笔、闲笔,每一句话都有表达的用意。前面,两个公差也曾问过鲁智深“在哪个寺里住持?”鲁智深没有告诉。但紧接着便写了一段公差的对话。其中一个说:“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回去实说……”也就是说即便林冲不说那句所谓‘出卖’的话,人家一样猜到了。鲁智深后来被迫出逃并不与林冲有关。作者写书写到这种地步恐怕是想到了某些读者会认为林冲出卖鲁智深。但是为什么他又要写那一句疑似出卖的话呢?我想那句话表达的意思其实是:鲁智深在林冲心里分量很重。话里语气也是满满的自豪和骄傲,他为有这样一个朋友而自豪。他不但不可能出卖鲁智深,相反他十分敬重鲁智深。

第三个问题,林冲上了梁山以后,王伦要他纳投名状,也就是杀一个人。林冲道: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有人认为林冲人品太差,杀一个无辜的人只说不难,还 说只怕没人过。‘只怕没人过’这句话本来也有两种可能的意思,一种就是林冲是真想杀人,所以怕没人过。另一种意思可能是说给王伦听,假如没人过,是否可以换个条件。可惜王伦什么都没有说。林冲到底是哪一种意思呢?如果他真觉得杀一个人没所谓,又为什么“闷闷不已”。

第一天没等到人,林冲也是闷闷不已,又被认为是杀不到人而闷闷。第二天却有一个300多人的商队经过,林冲不敢动手,又被认为无能胆小。其实以林冲的功夫刀丛槍林中冲杀都没怕过,他当真是怕这300号人吗?这300号人能把他怎么样呢?到了第三天,他终于等到了一个客人,可是竟让他跑掉了。一个挑着担子上山的人能跑多快呀!林冲竟然赶不上,他到底是赶不上还 是不想赶呢?好不容易等到的一个人怎么会轻而易举就让他跑掉了?我想林冲并不是想杀人,只是他没有办法回绝或者对抗王伦,人有时候不能直接对抗某人某事,往往就选择了消极对抗的方式。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林冲不能对抗王伦,否则就得立即下山。

一个故事可能会有一百种写法,如果要表示林冲善良正直,当然可以让林冲直接回绝王伦,那么他就下山去另谋出路,只是梁山故事里没了林冲这个人物,那前面写他那么多事干吗用呢?也可以通过心理活动直接说明林冲不想杀人,是为所迫。这种写法都不是不可以,只是流于太浅白。作者只所以选择了这样一种写法自然有他的道理,不要写的浅白还 要写出林冲的无奈和犹豫,林冲格里的委屈求全、忍气吞声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写法就最好,而且巧妙地引出了杨志这个人物,一举两得。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林冲的品行没有一部分人以为的那样低劣,他虽然有些自私、懦弱,但还 算得上忠厚善良,否则也不会被作者当成一个主要人物去写。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