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赏析·李白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01 13:12:50 我要投稿!
峨眉山月歌·赏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李白的早期作品,写的是李白初次离开蜀地顺江而下时看到的景色和当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明月高悬秋夜 长空。最后一个“秋”字点明了出行季节。秋季总是让人神清气爽,而秋高气爽的天气,天空中的明月也当皎洁明朗。“秋”和“月”自然构成了一个明朗清新的氛围。而这明月若是满月则过于明亮,反倒显得热闹,而诗人笔下的月亮是“半轮”,则进一步为这秋景涂染了一层宁静幽雅的色彩,意境更为优美。
“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由静景转向动景,因为船沿江而下,诗人坐在船中看到江中的月亮也仿佛在随着江水流动,月映水中,江水波光粼粼,水中月随水而动,勾勒出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景色。诗文语言轻松明快,意境空灵。
第三句直接叙述了诗人夜 里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并向三峡前进的行程。诗人在前两句写到了蜀地的美景,其中流露了诗人无限热爱之情,而诗人现在即将离开蜀地这个熟悉的环境了,初次离乡,不免让诗人对家乡恋恋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最后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君”,表面上写空中明月,实则代表了家乡里的亲朋好友。
这首短小精悍的七绝以“月”贯穿全诗,而“月”总是让人怀念家乡,代表了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没有直抒内心对家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而是将自己的浓浓恋乡情全部寄托在这月中,见月如见亲人,对月的依恋就是对家乡的恋恋不舍。诗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浓浓思乡意,跃然纸上。此诗语言浅显,结构自然流畅。
【后人点评】
明人王世贞: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 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