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写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狂喜和急切回家的激动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第一句气势迅猛,语气急促,“忽”字凸显了捷报到来得突然。诗人因为安史之乱未平,所以在“剑外”漂泊多年,饱尝了世事艰辛,现在突然听到“收蓟北”,积蓄多年的归乡愿突然之间很快就实现了,“蓟北”收复,战乱终于平息,百姓终于可以摆脱离乱之苦,诗人终于告别了背井离乡的苦日子,返回老家这些种种对曾经艰辛感伤,对捷报信息的喜悦心情,都集中在了一起,诗人感情迸发而出,心潮澎湃,一时难以平静,所以紧承“忽传”,诗人才有“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样悲喜交加的激烈举动。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接着诗人由自己写到了家人,诗人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不由就想起了和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儿女。“却看”两字意韵深远,诗人可能想对家人说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也不用再说什么了,笼罩在家人头上的愁云早已经消散殆尽了。而亲人的兴奋,又让诗人兴奋不已,所以诗人干脆“漫卷诗书”和亲人们一同享受狂喜的心情。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狂喜心情。诗人以对妻子的口吻写到,趁着这大好时光“放歌”、“纵酒”,我们也该用青春焕发的心情,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季里,和儿女们“作伴”“还 乡”了。诗人想到这里,心情当是舒畅兴奋不已。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想到了“还 乡”,心情自是激动不已,于是,便提前设想了自己回家的行程,“即从”、“便下”两句贯串一体,轻松流畅。“巴峡”和“巫峡”之间江河狭窄,所以,诗人用“穿”,而“巫峡”到“襄阳”之间,顺流而下,所以用“下”,而从“襄阳”到“洛阳”改为陆路,所以用“向”,可见诗人用字之精练准确,这些字也表现了诗人想要还 乡的急切心情。虽然“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他们都相距甚远,但是在诗人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两幅快速如流水般行舟于江流之间的情景,回家在瞬息之间。这两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正在陶醉想象之中,无限联想的样子,到此诗文戛然而止,留下了让人遐想的空间,言尽而意未止,余韵悠远。

这首七律将喜悦之情写得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格调明快自然,感情汹涌澎湃。

【后人点评】

清人张谦宜: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斋诗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