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第五单元作文600字:走出校园

【第1篇】

嗦的就是这碗粉

赖莹

长沙人的一天是从嗦粉开始嘀。早晨,街边林立的粉馆前、粉摊边总是坐着一桌桌吸溜着粉的人,堪称长沙一景。 

长沙美食特色——米粉。它不同于邵阳糯叽叽的粉条,也不同于云南烫口的过桥米线。它有自己的特点:看起来白生生的,淋上汤汁便让人胃口大增。长沙米粉分为圆粉与扁粉。圆粉,细细的,圆圆的,嗦起来可有嚼劲了;扁粉,顾名思义,比圆粉窄上不少,当然比圆粉更入味,尝起来啊,入口即化,粉粉的。吃完,口腔里还残留一丝米味。

嗦粉呢,最重要的还是它的“码子”,就是俗语的配菜,有煨码与炒码之分。大清晨,站在大煮锅前喊一声码名,老板立刻就能给你的粉撒上几勺的,那是事先准备好的煨码;如果你喊完,老板让你稍等一下的,接着听到铲与锅碰撞的声音,那便是老板正为你准备炒码呢。

清晨,第一缕晨光穿过薄雾映在煮粉的大锅上,预示着粉馆已为来客准备好了。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大锅前喊声:“老板!上碗粉嘞!扁的!”然后满怀期待地坐进小馆。不一会儿,爽朗的声音传来:“吃什么码?小姑娘!”“辣椒炒肉。”“好嘞!”于是一碗热乎的粉就端上来了。热气冲脑门,香气穿鼻孔,赶快夹了一口,“滋溜”一声,香啊,汤汁裹着米粉,占领口腔,冲击味蕾,鲜美的滋味在嘴里绽开。这个汤很特别,是豆腐汤角味道,清淡却带了一股米香,不过,加上码子的缘味与咸味,辈分提高了不少。细嚼米粉,软糯香,带些韧劲。嗦粉的精髓在于一口吸到底。“滋溜、滋溜”,嘴唇发力,粉顺着吸力没入口中,满满的一大口,满满的幸福感。嗦到最后,汤味越浓,像一首曲子由舒缓到高潮,最后一口吞下,戛然而止。 

吃完粉,抬头,店中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似乎都对米粉充满了热爱。一个高高的穿着正装的男人,匆匆忙忙进了粉馆,一声高喊,一碗肉粉上桌。男人急不可耐地往嘴里送入一大筷子米粉,腮帮子都鼓起来了,却还要塞入一片厚厚的牛肉,眯起眼慢慢地嚼着;打扮精致的大姐姐,此刻也已忘却自己的淑女形象,先把头发一扎,再把小料一加,筷子一夹,头也不抬,不一会儿便将一整碗米粉消灭得干干净净,似乎不愿错过每一点儿鲜香;更有调皮的小孩儿,用手指捏起一根粉条,再仰起脑袋举起手,如同鱼吃诱饵般将粉放入嘴里,吃完,嘴里还嘟囔着:“好呷!” 

“一碗粉精细却又粗鲁,满嘴都是江湖侠气。”这应该是对长沙米粉最好的描述。吃的就是这碗长沙老米粉,爱的也是这长沙老米粉。

当然,爱这粉,更爱这城。

【第2篇】

记忆圭塘河

邓婧雅

走出校园,往右拐,不远处就是圭塘河。

一条青绿色的绸缎从村田中截过,柔和,平缓。走近小河,才能发现其中的汹涌。河水击打着,冲刷着岸边的白色石头,水花飞溅,给绸缎镶上一层晶莹的花边。石头底下藏着螃蟹、小龙虾、娃娃鱼,这些迷人的小生灵,都曾跃上我家的餐桌,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这只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圭塘河,那是属于我爸爸童年的回忆,是我没有见过的他。我印象中的他是渐变色的。

记忆里的圭塘河是墨色的。那时的我读小学,总觉得这城市中淌过一条河,一定十分美吧?怀着如此憧憬,我来到河边,试图发现蕴藏在水里的奥秘。还没等我走到河边,一股腐烂的恶臭味将我劝退了。我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敌意,仿佛无形之中说着“生人勿扰”。憋着一口气再走近些,那水里哪还有什么虾蟹,河水浑浊,浑浊到除了泥沙都不知道里面还掺和了什么东西。

爸爸告诉我,这些年城市发展飞快,但并没有注重环境的治理,这一片的生活废水全部排到了这条河里。我对这条河失望了,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没有再来。

直到初一,学校组织在圭塘河边春游,这才得以再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他。

圭塘河的水开始变得友善亲和,河水变成了浅绿色,分不清是水藻的晕染,还是香樟树的倒影。一条石头铺成的堤从河中穿过。走上堤,移步到河的中央,此时才觉着水流有些湍急。水流动着,在不远处形成了细小的漩涡,虽看不到什么水中生物,但溅起的水花也足堪观赏。往前走时,一定要小心石头上的青苔,他们可“坏”得很,一不小心可能就把你送入水中。快靠近岸边,小水虫远离浪花的喧嚣,在靠近水畔的地方蹦跶着,还有蜻蜓也来凑热闹。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生意盎然。

突然间,我好像开始期待了。期待再见到不一样的圭塘河,期待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未来。走出校园,看看周围的环境。这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他呢?我相信,那条上世纪的圭塘河,终会回来。

【第3篇】

鼓浪屿

廖佳仪

坐上船,看着喧闹的城市一寸一寸远离,心中一阵轻松。水是泪似的轻盈,船轻轻划过,拂起两道浅浅的褶。不多时,船头抵上岸边的石,便到了鼓浪屿。

避开游客众多的街,绕进深深浅浅的巷子里,没有星星的夜泼了墨似的静谧。垃圾桶上的猫窝着脑袋睡着了,旁边的路灯在乌黑里晕出一团淡淡的黄晕。这里的夜晚,连吹过来的风都是惬意的。

当第一缕晨曦穿过绵密细腻的云层、划破夜的帷幕,我闻见了老旧居民房小小的院子里藏不住的花香,听见了海面上空不知名的海鸟羽毛掠过云雾的声音,看见了还未露面的太阳逸出的金色光芒与绸子似的蔚蓝海面交相辉映的景象。

太阳还没出来,光还没有撒到我身上,心就先被温暖填满了。

明亮的落地窗前,镂花的小巧铁艺桌上玻璃杯里盛着蜜糖般鲜亮的琼液,丝丝缕缕雾气散出,弥漫,竟一时分不清是花香还是果香。入喉,清甜久久不散。

往窗外望,透过密密的缝隙,隔壁小小的院子里,几支玫瑰如朦胧的孩童般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香气在空气中慢慢晕开,恰到好处地与海风交融。 

墙角的樱花在无人处绽放,霞似的粉红一尘不染。微风拂过,那浅粉的星星点点,就如飞仙般下坠,在不远处传来的琴声中共舞。 

琴声深处,一个老太太在花丛中忙碌着,时不时直起腰回头看看弹琴的老爷爷。曲毕,两个老人相视而笑。从他们斑白的鬓角、布满皱纹的眼角,我看到了对岁月和爱情的最好诠释。

云卷云舒被微风吹散,轻嗅海风咸咸的气息。岸边的礁石和义无反顾拍在礁石上又破碎成泡沫的浪,伴着我看暮日西沉。

那轮火红的滚圆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将靠近的云层染成瑰丽的红,然后一点点坠落,最后归于沉寂。 

又是一个没有星星的夜。

码头灯火通明,手里篡着返程船票。再见了,鼓浪屿,我一定会再来。

【第4篇】

冰粉宜人

戴敏珊

作为一个男生,我居然热爱着甜食,尤其是冰粉。冰粉清清凉凉的,软嫩弹滑,质感像喜之郎家的果冻,不经意间便滋溜入喉,带着薄荷的清香,红糖的甘甜,化解了夏日所有的燥热。

暑假某一天,和往常一样的,我在小摊上吃冰粉,用勺子舀着那通透的红糖色膏体,正入迷呢!

“请问,这个位置有人吗?”

我抬头,是一位看起来年龄与我相当的少年,眉目清秀,白色短T恤配着长长的青色条纹亚麻裤子,肩上扛着吉他,典型的艺术生形象。

“没有,你坐吧。”我回答,又抬手舀了一勺冰粉,有一搭没一搭地问:“你也喜欢吃冰粉?”

少年轻轻地放下吉他,身子坐正,目光才从地上的吉他上慢慢挪回,反应了一会儿:“嘿,还可以!主要是我现在喝不了汽水什么的,在学校附近转了一圈。”

他往四周望了望,低头笑了笑:“好像就能吃这个,又解暑、又不会被骂。”

之后我们也没了什么话题,我自顾自地吃着冰粉。毕竟一个是艺术生,一个是文化生,除了性别和眼前的冰粉,好像短时间也再找不到什么相同点来建立新的话题了。但后来的暑假的每一天,我几乎都能碰着他。的确如他所说,冰粉是他唯一的解暑神器。

“哟!中午好!”我每次都以问好开头。

“嗨!好巧!中午好!”

我们聊了很多的话题,从我擅长什么科目、不擅长什么科目、文化课如何提升成绩,到他是什么音乐专业、会弹什么乐器,以及偶尔给我科普的乐理知识。我们两条原本平行的直线,在冰粉的撮合下相交了。他是学流行乐专业的,会弹吉他、钢琴。本来学的是古典,但是不知不觉爱上了吉他与摇滚,就变更了专业,成为同学们口中相传的 “古典中的小狂躁,流行中的小宁静”。

秋季开学以后,我便再没见着他。据说,他是被某个公司选中当了练习生。我有些感慨:他像一只鸟儿,轻巧地飞离了校园,而我的未来还深藏在其中。

再见他已是半年以后了,他在网上已小有名气,我明白我们之间的距离,早已不再期待这段友谊

“嘿!”回家路上,他叫着我。

“吃冰粉吗?”

我回头看着他,扬起了嘴角。

再次相遇,何以相待?

以微笑,以冰粉!

【第5篇】

消逝星海

长江

晨曦破晓,拉开窗帘,窗外的雪早为大地披上一件雪白的嫁衣,万籁俱静。

雪,乃是我无法拒绝之物。穿好棉衣,戴上手套,如猫一般蹑手蹑脚地下了楼。以往绛红的早阳被冰雪洗刷,一片淡白涂抹在天际的画布间。沿着坪塘大道一路向南穿过内长街,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溜达。沿途的雪精灵洁白无瑕,不禁驻足,欣赏它们的舞步,他们轻盈优美,如《天鹅舞》里翩翩的舞者。

忽间,散漫的目光游离到了街头的一角。那儿是一片橘黄,衬托着红蓝相间,错落有致的方格瓷墙。一股暖流似乎在我的心间流淌,随着血流蔓延至全身。雪天里的温暖在这一刻迸发。推门,一阵风铃作响,如同悠远的长笛音韵在虚空中久久回荡。

“小镇里”-——书店的名字可真够浪漫的。

透过琉璃大门望去,恍惚有人影珊动,步履徐徐。突然,几句话飘入耳间:“你们觉得《人生海海》这本书怎么样?”

“挺好挺好,我觉得他是麦家写的最好的一本书。”

“不对吧,我觉得《解密》才是最好的一本。”

小心翼翼地推门而入一探究竟,却发现是店员们围聚在一起,谈论着书的趣事。

看来,我是今天书店的第一位“上帝”。接待我的是一名男店员,不高,背却如山峰般耸立,平添了几分英姿。他带着我在古色古香的书架间来回穿梭,游弋,如同一条恋水的鱼,在知识的洋流中寻找久违的航向。

男店员同我聊着天,然而更多的,却是他一个人的呓语,许多书名以及人名闯进了我的脑海。我默默地在后面听着,只配当一名忠实的听众。

忽然,一个问题从他的口中迸出:“你听说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吗?”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慌张地摇摇头。

“唉。”他叹了口气,“这是本好书呀,我看了不下四遍。里面有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个叫‘不去评判别人,就是对别人抱有最大的希望。’你听说过这句话吗?”

我又摇了摇头。

“没看过可惜了呀,要不……你买一本?相信我,这本书会让你对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他回过头来,目光如此的深邃辽远,似乎他的眼睛里有无尽的星海,那是行万里路后的永恒平静。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

很快,他将我带到了书店的一隅,将《了不起的盖茨比》打包,卖给了我。我也悄然记下了他胸牌上的姓名。

这成了那个冬天最美的邂逅。

蝉声起伏,连绵不绝。很快,一个夏天到了。燥热与生机是夏的主旋律。树木芸芸,似乎天上的画师不慎失手打翻颜料,将一片翠绿泼洒人间。一日,我又独自出门散步,迎着夕阳与晚风,沿着风光带踱步前行。拐到一个熟悉的街角,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又陌生的“小镇里”三个大字。

几月未见了,曾经的一幕,好如一阵云烟,散失在时光的瞬息洪流里。

推门进来,橘黄的吊灯一律换成了刺眼的白炽灯,曾经雪地里的温馨感现在已荡然无存,店里人声鼎沸,嘈杂无比。许多人翘着二郎腿,嚼着槟榔,抽着让人窒息的烟。更多的则是拿部手机漠然地看着。

书架上更多的是《十宗罪》《斗罗大陆》这样的网络小说,经典与名著成了翎毛凤角,畏缩地躺在书店的某个角落,无人问津。那位男店员也走了,在店里观望了几圈,也未遇见有价值的书,赶紧从里面逃了出来。

也许,这即是书店的命运,毕竟利益,永远大于诗和远方。“小镇里”只是永无止境的社会循环中的一个牺牲品罢了。 

从书店里走出,不再回头,也不再留恋。虽有无限的惋惜,但只也能空叹几声了。

【第6篇】

感人一幕

方青叶

甚是有幸,我从朋友手中拿到了一张跳高比赛的入场券。在他们自己的馆中,早闻其名,那馆中之人,个个如兔子,我如若站在那处,也就只能当个跨板。为此,我十分期待此次观赛,这必将惊心动魄!

时间到了,我如约而至,便见这馆中名将张古正在热身。距比赛开始还有十分钟,运动员们陆陆续续都在一旁热身。我随意找了个位子坐下。跳高这项比赛,我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跳过了便算好,因此看时也没注意别的。

开始的几场,不管场上哪一个运动员,都过去了,有跨越有背越。栏前那段助跑也是别有一番味道,由慢到快,跨栏前那一跃,颇有那鲤鱼跃龙门遂成傲龙的架势,哪怕是跃到垫子上,那片刻后的马上起身,也处处吸睛。

随着时间的推移,栏杆越升越高,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少,可热情依旧不减,边场上的呐喊声越来越大,最后只剩下两人,张古和蒋稚。

当时,我尤为激动,两个人的决斗最有趣不过了,且来时也咨询过,他俩一直是劲敌,如此这般局面,定会让这场比赛更加激烈,这大大满足了我们观赛者的需求。

最后一轮,栏杆已经升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两个选手第一轮都未跳过,只见蒋稚眉头紧皱,看着是有些慌了。张古也不例外,在场边休息时不断喝着水,抑制紧张的情绪,很快便到了第二轮。张古先上赛场,奋力一跃,可惜,差一点没过。随之而上的是蒋稚,而结果,同上。一时间,场上不再那么闹腾了,满存叹气之声。

可就在这一片声音之中,一道身影站了起来,她走到张古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对着他耳语几句话,投给他一个眼神之后,用手握拳朝下按按,意为“加油”。我的座位离赛场近,能清楚地看见张古晦暗的眼神,一下便似着了火般斗志昂扬。蒋稚看到这一幕,也挑了挑眉,若细看,也可看见他藏在袖中的拳头。

第三轮开始了,蒋稚还是同往常一样的跳法,可惜仍是没过。只见他落地之时,望着砸下的杆子,愤恨地用手砸地,似乎在恼恨自己的无能。随后,他便起身到一旁坐下。之后,便是张古,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场中,呐喊声四起。只见,张古似箭一般地助跑,跨栏前足下全力一蹬,然后双脚重重落地,而杆仍在。

后来才知,最后一场对着张古耳语的,正是张古的母亲。人在最无助之时,重要之人的一句鼓励,便是拉你上来的那只手。

【第7篇】

走出校园

李晨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也许落叶桂花,凉风阵阵就是秋的代名词吧,搁笔走出校园,去到山林间。

“芙蓉国”中秋时的天湛蓝,阳光既没有夏的热烈,也没有冬的高冷。小院后围成圈的梨树褪下了春日时晶莹小巧的花裙,孕育出了一个个小娃娃,一个个饱满可爱。前院角落的两边各占着两棵梧桐,根深深地扎在土中,粗壮的主干和枝条让人看起来高大威猛。春夏时梧桐翠绿的叶子悄然染上了金橙色,秋风向把剪刀,剪断了叶子的牵挂,从树枝上成群结队牵着的手扑到了大地的怀抱中。“啪啪”扑打叶子的声音从墙外传来,踩着枝条往外看,俨然是隔壁家的那只小猫:举着两只小爪子,立起来,对着梧桐落叶就一顿拍,边拍边要耀威似的叫,最后却是可爱的跳起来拍一片形似蝴蝶的叶子。

转头便见大路边一株株桂花树,叶子还是深绿的,鹅黄色的小花簇成几许小团,每朵都是骨嘟嘟的,花瓣细腻光滑,不见一丝瑕疵,如同刚出生的婴儿的脸蛋,用手指捻几朵下来,捧在手心,细闻一股醉人的香气浇灌了整个人,如同幸福的蝴蝶醉卧于花海之中。

突然,天黑了脸,秋雨开始缠绵无常,如断肠人的眼泪般深情和不绝。用手遮住风雨,跑到门前的遮雨亭,细品那清凉的雨丝。

来去无踪,说的就是秋雨吧,或许只有那满地的落叶残花才能证明她的到来。梧桐叶打了蜡般,变得更有活力了,多了一份质朴刚劲。桂花借着雨水,散发着淡香。秋天这多情的乐手,抚着梧桐叶吟唱出了秋的歌曲、秋的声音。

梧桐的叶,桂花的香,清凉的风,多情的雨,都是秋的脚印,也是我的脚印。

橙叶温暖,在山巅,在心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