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歌谣》读后感1000字

读《梦中的歌谣》有感

有幸得到万治友老师赠予的散文集《梦中的歌谣》有些时日了,一直没能细读,近日宅在家里,闲下来慢节奏的生活,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看书 ,可总是心绪不定,想静下心来读本书也是很难的。

也是在不经意间想起《瀚海园读书会》会长张继炼主席(原盟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年前发出“金鼠福春 书香入髓”——万治友散文集《梦中的歌谣》品鉴 阅读 朗诵活动,时间是2月29日(正月初五),终因疫情的原因取消了活动 。会长语重心长的嘱咐我们说:“有书的会员在家先好好看看,对初学写作很有好处”。这是一颗定心丸,于是有了以下的读书感想,与大家共同分享。

拿起书本,心便随着书名“梦中的歌谣”五个字,飘向了悠远的岁月……这本书装帧很耐看 ,书皮是浅浅的绿,清清淡淡的,很干净舒服,再仔细看,封面,封底都很有诗意 ,书的右下角,看上去似营盘山上的凉亭,有树,有山,有水,再看遥对着的左上角,有山, 有树,是贺兰山吗?封底,一个驼背上的牧人正牵着七峰骆驼悠闲的行走在金色的沙漠上,看着,看着,耳畔似响起了悠悠长长,叮当,叮当的驼铃声……

翻开书页,走近作者万治友老师,他是出生在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乌兰呼嘟格。是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作家协会理事,爱好户外活动,写作,摄影。2009年7月出版散文集 《梦中的歌谣》,现在阿拉善农商行工作。

《梦中的歌谣》散文集共三个章节:“那年那月”、“这山这土”、“驴行驴记”。

阅读“那年那月”的篇篇文字,感受着生活在那片热土上的人和事 ,情深厚意的字句,那遥远的童年成长足迹,所有的 喜,怒,童趣,感觉就是我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同生一个时代,同处一个环境 ,感同身受,万分的亲切,如“家乡月亮”中所描述的:“月是家乡的圆,人是故乡的亲”,“戈壁上的夏天,炎热难耐 ,即便是到了晚上,仍是酷热难消,这时,父亲就会在屋外平地上铺上一块羊毛毯,一家人就着月光坐在毯子上一边欣赏朦朦胧胧的景物,一边拉着家常。羊群在一边安静地卧着,羊儿们一边反刍着,一边望着我们, 倾听着它们永远也不明白的喁喁私语 ,那只大白狗摇着尾巴转来转去,向在座的每个人讨好”。

多么真切,灵动的描述,是啊!这是傍晚牧家人独有的风景,也是最悠闲自在的时候。现在想来家乡的夜是那样的恬静,天是那样的蓝,月儿是那样的亮 ,满天的星星,分外的璀璨耀眼,银河 系,北斗星,启明星,特别的清晰,这在城市里是很难看到的,家乡的星空是抹不去的记忆。

“这山这土”章节中的“家乡的那些野花”,观察独特到位,描述温婉细腻,把原生态的戈壁花儿描述的淋漓尽致,如文中冬青花的描述:“金黄色的花瓣从细长的花径往外伸展成有缺口的喇叭花”;沙葱花:“浅红色的圆状的肥肥嫩嫩的头儿伸,慢慢伸出腰身,露出紫色的花瓣,最后开成一把把伞状的蓝色,在风中摇摇曳曳,招招摇摇”;白刺梅:“每一个沙包就是它的家,在沙的温暖开始激荡,一点点吐出零星的绿,这些绿的影子一点点伸长时,从刺的腋下钻出好些嫩绿的,短短的枝条,宛若鸟巢中刚出壳的生命,一点,两点,当越来越多的白色星星从鲜嫩的枝条中脱颖而出时,一个生命的周期就开始了”。这就是小时候特别爱吃得“酸胖”,他呢就来自于白刺梅,那个酸,爽,甜的味道现在想来还咽口水。

在看马莲花的描述:“它是抱根生存,它的颜色更接近于天空的色彩,而且比天空的蓝更纯净,更鲜亮。长得无规无矩,随意洒脱,漫无边际,花开时节,整个原野呈现出一片蓝色的摇曳,随着微风吹拂的波浪向远方散去”。

形象,优美洒脱的文字,描绘出了它们存在于沙漠,戈壁的份量,是乡土儿时的大花园,抹不去的记忆,我想这些绚丽的色彩定能成为我一生的回忆……

读到“深井.水鳖子”这一篇让我思绪万千,“水鳖子”是映在脑海深处的,在牧区是必不可少的家用供水工具,我家也有四个“水鳖子”,两个大的两个小的,模样就是文中所描述的“形状似《水浒传》中看草料场那个老汉送给林冲的酒壶”,不同的是两侧加了穿绳用的“耳朵”,双面是扁平的。我家也有一头“黑骟驴”,是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更多的任务是拉水驮水,它负担着我们一家十一口人的用水,还有小羊羔的用水,每天早一趟晚一趟奔波于两处,一处是二里多的甜水井(供人吃的),另一处是一里多的苦水井(供小羊羔,生活杂用)。拉水成了一家人的例行工作,放学假期回来的,兄弟姊妹们都积极参与替父母分担,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停下笔来,眼前浮现的情景模糊了双眼,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场景:“爹,我去吧,妈,我去吧;哥,今天我去吧;姐,明天我去吧……”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无论谁去拉水,父母都会精心的把两大两小的“水鳖子”绑在水车上,固定好,就怕路上出麻烦。看着弟弟,妹妹们牵着毛驴拉着的水车摇摇晃晃的行走在山路里,身影是那样的渺小,看着,看着就看不到了,揉揉眼睛再看,也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小点,有一回是妹妹去拉水了,快半日的时间了还没回来,原来是水车轮子卡在了山凹里的石头缝上里,费了老大力气才拉出来,三摇四晃回来水成了半“鳖子”。

最让我心痛的记忆就是母亲的一次驮水经历,一只眼睛差点就失明了。

那一年我在学校,没有看到母亲眼睛受伤的样子,听妹妹讲,那是一个飘着片片雪花的早晨,因为下雪母亲拉着骆驼去驮水,拴在“水鳖子耳朵”上的绳头不小心甩在了母亲的眼睛上,回到家也没有提说驮水所发生的事,母亲一辈子很要强,哪不舒服都能忍,不到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是从来不说的,过了一天母亲的眼睛开始发炎了,左眼红肿,什么都看不见了,疼得每晚都不能睡觉就坐着,下地来回的走着,因为交通不便,又耽搁了几天,就在家人们心急如焚的时候老大回去了(我哥,在大队干活挣工分)。看到母亲的眼睛成了这样,不由分说立刻带母亲踏上了求医的路程,用摩托车捎着母亲一路颠簸到公社,从公社挡了一辆拉矿石的车到了吉兰泰,大夫看了说,“没法看了 ,赶快去巴音看看吧”!老大急了,“这怎么办呢”?那年他才17岁,还从没走过巴音。“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让母亲的眼睛看不见啊”!他鼓足勇气带着母亲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巴彦浩特镇。一路走一路问,终于问到了医院,令人欣慰的是这里的大夫收留了母亲,说是耽误了,治着看吧,不一定能治好!

真是上天有眼啊 !在这位医生的精心治疗下 ,在老大的细心照顾下,母亲的眼睛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这个消息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带回了光明,母亲就是我们全家的精神支柱啊!

妹妹说:“大姐,你知道吗?母亲治愈回到家的那一天,我不知道有多高兴!母亲就是力量,就是精神,哪怕干不了活坐在那里我也高兴,心里就踏实”。是啊!那年她才10岁,母亲不在家的日子里,是小小的她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谁说不是呢?如果不是小小年纪的老大执着果断,母亲的眼睛就失明了。这件事之后,我们小姊妹都佩服老大,他担起了老大应有的那份责任,母亲也常常慈爱的对我们说:“我的眼睛就是你们哥救回来的”!是啊,“母子连心”!要不那天老大怎么偏偏就想回家了呢!

尽管这段经历令人心痛难忘,但“水鳖子”是一个时期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焊缝开了还可以焊好继续用。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它已解甲归田很难再看到,它必然是一个该收藏的物件了。

这些温暖,难忘,刻骨铭心的记忆,桩桩件件 ,点点滴滴,跟随着《梦中的歌谣》得以再现,萦萦绕绕,回味无穷 !

万治友老师的这本散文集通篇三个章节,有小时候成长过程美好记忆的描述;有对美丽家乡的深深眷恋,依依不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丈量家乡每一寸土地的豪迈意志;篇篇文章乡土气息浓厚,文笔朴实流畅 ,情感细腻幽默,温文尔雅文如其人。情节处连接性好,每篇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引人入胜,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是一本好书,好散文,学习了!

合上书页,我从《梦中的歌谣》中走来,很满足,很享受,闭上眼 ,再度回想漫漫人生成长路 ,怎么能够走的出?

无论身处多远

故乡的影子都会在心中留下

永远无法抹去的最初印记

戈壁 沙漠 草原

读起来是一首诗

唱起来是一首歌

而想起来

有痛 有爱 更有思念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