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900字
作者:陈子涵 时间:2021-01-13 17:43:36 我要投稿!
惶惑、偷生与饥荒 -------《四世同堂》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本书以北平的平民百姓角度讲述了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时的真实故事。主要写了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八年间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十几户人家的一百多口人的生死沉浮,再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北平的人民由惶恐、困惑,到忍受着日本侵略者的侮辱,默默偷生,最后觉醒奋起反抗的整个过程。歌颂了北平人民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
在本书中,有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种类的代表。如小羊圈三号的冠晓荷,他就是那种为日本做事被人们称为“汉奸”的代表。如果把日本人比作狼,他就是相当于这条狼后面的狐狸,被所有的国人排挤,也没有得到日本人的宠爱,最后因日本人对他厌烦而把他活埋了。但即便死在狼的嘴下,也没有人会为他而哀悼。还有另一代表人物出自祁家老三的祁瑞全,他在北平沦陷的初期就逃离了北平,去全国各地参加抗战,最终胜利而归,受到了家人和邻居的欢迎和爱戴。同样也有一些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例如拉黄包车的车夫小崔,出于家庭的生计,在日本人的压迫下艰苦地生活着,虽然愤怒却无可奈何,最后被无辜的屠杀,他是那个社会他在层级的代表。
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一人物就是祁家的老大祁瑞宣。他性情温和,胆小却不怕事,在关键的时刻总能给予人关怀与鼓励。他在抗战的初期就想要逃走参加抗战,但是由于要养活家里的四代人,使家人吃饱饭,而脱不开身,最终在爱国的激情与家庭的担当之间选择了后者,但是又因为不愿为日本人做事而东奔西走,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却仅仅因为不是为日本人卖命而是在英国使馆工作而下了狱,即便如此也是仍然苟且偷生着,最后在在饥荒的压迫爱国心的强烈驱使下,他成为了地下工作者,从日本那里窃取情报,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他又可悲,又可喜;既是亡国奴,也是战士;他表面上的灵魂死了,内心深处的灵魂还活着。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结构既宏大又复杂,又平凡又简单,打破了老中国的“国民性”的思维,对封建文化中的不得罪人、巴结谄媚与所谓“识时务”的传统思想对人的精神束缚进行了反思,蕴意极其深厚,是现代文化史和革命史上的一部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