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2000字高中
作者:陈子涵 时间:2021-01-15 22:09:44 我要投稿!
人类的不朽
——《三体》读后感
《三体》,一部开中国科幻先河的小说,吸引了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内的无数书粉。我也是《三体》的忠实读者,在我看来这部小说系列最吸引人的部分莫过于“黑暗森林法则”,对于这一法则,小说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作者用这段经典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宇宙新图景,带着点暗黑的色调,却强烈地引发了我的思考:如此激烈的竞争从何而来?人类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吗?我想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说是惨烈的竞争呢?在作者的笔下,人类文明被放在一个巨大的宇宙文明世界中。整个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各个文明都有扩张的趋势,这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乎如出一辙的基本事实,自然会导致激烈的生存竞争。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了解对方的客观实力。然而,以光年为单位的距离带来了无穷的未知,以此造成的猜疑链比两个世界的距离更长,要想最有效的保护自己,消灭对方似乎是一种最“可取”的办法,为了生存而消灭其他文明的黑暗图景成为必然。所谓的先进文明在上亿年的成长岁月里进化出无比冷酷的博弈头脑,无形无情甚至扭曲自然规律的惨烈厮杀注定发生。
试想,如果身处一座黑暗森林,我们都成为带枪的“猎人”,我们的生存竞争必将使资源愈发匮乏,生存空间愈发狭小,资源与空间终将在无休止的竞争中消失。此时,到底应该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地生存下去,还是宁可牺牲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善性?
人类,这个与“大神”文明相比仍然处在婴儿时期的文明选择了后者——虽败犹荣,人类以高尚的群体品格以及善良的似乎天真的博爱在太阳系留下了不朽的世界。我想这也是作者想通过这本书传达给读者的。
也许面对其他宇宙文明的无比冷酷,人类会有短暂的畏惧与混乱,但此时的人类心中仍有爱与恨、喜与悲、怒与屈,这便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原因——人性。人类的文明终究不是无情的变态文明,人类社会亦不是只求苟活的懦弱社会。我们从未想过要毁灭其他文明,甚至“生着一堆交友的篝火”,渴望与外界交流,“妄想”在“黑暗森林”中找到朋友。然而,正是这一点让人类离灭亡越来越近。从物质角度来说,人类是脆弱的,技术落后,缺乏自御手段,在精神层面,人性所展现出的群体品格过于“高尚”,甚至与大宇宙格格不入,在竞争中往往错失良机,最终被丑恶的宇宙击败。但,这是彻底的失败吗?
我止不住地思考:文明渴求生存,这是任何一个文明的本性;文明捍卫生存机会,这也是当任何一个文明生存受到威胁时必然的行动,但是只为生存就放弃信仰与真善美就无可厚非吗?若人类猜忌每一个其他文明,毁灭每一个被猜忌的文明,“丧心病狂”地去捍卫生存的权利,那么人将变成“非人”。那时,抛弃人性的人类,只会成为全然麻木的苟活者,没有存在意义的僵尸文明。因不甘心灭亡而抛弃一切,让“不灭亡”成为生存的全部理由。人类不会让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虽然为生存力争,但没有让不知所求的生存占据全部身心。对于人类来说,只为活着而活是远比灭亡更可拍的事情。我认为,在黑暗的宇宙社会中有尊严地活着,从始至终不随波逐流或迷失自我。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强者所应具有的!
也许站在人类文明以外的文明的角度,人类的文明只是一种不被认可的孤独的行为艺术,大千宇宙中无“人”欣赏,只会换来冷眼,嘲弄和已经成为肌肉记忆的无情打击。他们或许冷眼看着太阳系的残骸,因为又消灭了一个文明而踌躇满志,却不知自认为先进强大的自己已走向不可挽回的失败,我们或许被摧毁了,但他们已经被自己从内而外的杀死了。整个宇宙必将在他们无休止的竞争中成为战争的废墟,宇宙将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悲惨社会,宇宙文明将会成为生与死之间的徘徊者,颓然的宇宙将因此走向终结。跳出书本,纵观人类历史,很多人都会以理性客观的牌子来掩盖自己残忍无情的内心。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所谓的理性正是源于一种不理性的安全感缺乏与主观造成的空虚颓废,只有这样的“非人”才会以消灭他人的方式保护自己,充实自己。以别人的毁灭作为己方胜利的人不可能是理性的,不可能是先进的,更不可能是强大的。
如此的思考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人类文明是书中其他文明所不能及的,选择坚守人性是人类正确的生存之道。为有尊严的生存而不懈抗争,不为麻木的苟活而委曲求全——宁舍身而取义!能有这样的气魄,正是因为人类早已视僵尸般的苟存如草芥!如果能重新选择,我相信人类仍然会选择人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君子的正气和不朽本身就是孤独的胜利,或许最后仍然不会被理解,生存的悲剧依然会重演,但那不影响人类崇高抉择的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