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读后感1000字

腥风血雨,毅然前行 ——读《小兵张嘎》有感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徐光耀爷爷的《小兵张嘎》。在他的笔下的张嘎,是一个年纪轻轻却浑身洋溢着爱国情怀,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小英雄。在血雨腥风的岁月中,他坚强勇敢,视敌人的威逼利诱为过眼云烟。他没有满腹的经纶,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他愿将自己化作一颗子弹,呼啸于风中,击穿敌人的胸膛。他用自己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

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张嘎的故事。年少的他目睹了奶奶为掩护八路军撤退,而被日军残忍杀害,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了。从此他便下定了决心,要加入八路军。他积极配合罗金保执行任务,多次参加战斗,还缴获了敌人的一把手枪。更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表现非凡,面对刁钻敌寇斗智斗勇,用鞭炮搅乱敌人计划,不但救出了老钟叔,也为奶奶报了仇。就这样小英雄张嘎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与奋斗,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看完这本书,张嘎坚毅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愈发清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活下去是很多人唯一的也是最奢侈的信念。是什么让年纪轻轻的他,毅然加入到战火纷飞,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是他对奶奶和老钟叔的敬爱;是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不忍;对日寇黑暗统治的憎恨。他不愿看到日寇“把捉起来的群众立地杀掉了一半,把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锁在屋里用毒瓦斯熏死了……”他没有再忍下去,他不仅为死去的奶奶报了仇,也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添砖加瓦! 

想到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情景,想到在战场上,张嘎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并且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仿佛他身上永远透着一股“嘎”劲,有着不怕牺牲,只为把那些可恶的鬼子,赶出家园的精神。他不正是我们青少年的榜样吗?张嘎为了一把手枪,绞尽脑汁,频频受挫,他没有放弃,坚持寻找机会;在他历尽千辛,将敌人击败后,却迟迟不见老钟叔的影子,他没有放弃;在他好不容易拿到枪后,却不见肥田一郎踪影时,他依然没有放弃,坚守初心。而我们呢?

想想现在的我们,报一个辅导班,开始时兴趣盎然,而随着知识点的增加,难度也随之提高。这时就有许多人不愿继续坚持下去了,悄悄然打起了退堂鼓。而张嘎却不畏艰难险阻,一路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跟随着八路军四处征战,即使身上挂了彩,也一样不放弃。

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我刚接触尤克里里,一开始的我兴致勃勃,恨不得每晚抱着它睡觉,带着它上学,它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亲密伙伴。初学的几首曲子很简单,学起来也很容易,我也学得很带劲,可是到了后来曲子越来越难,连曲谱都很难弄懂,手也经常弹的通红,我便悄悄地打起了退堂鼓。上课不再认真听讲,回家不再勤加练习,还发生了逃课的现象。就这样,我的技艺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淡忘了许多。待我再想弥补时,却发现基础太差,实在是无“回天无力”了,尤克里里的梦想便如泡沫般破碎了。

在这个花一般的年龄,梦一样的岁月里,我们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张嘎早已以坚定的信念,毅然踏上了抗日的征途。张嘎的坚持不懈,张嘎的爱国情怀,张嘎的奋勇争先,不正是我们应该所学习的吗?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这首诗写的不正是我们的嘎子英雄的写照吗?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