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病毒》读后感1000字
作者:李思浩 时间:2021-01-27 09:47:13 我要投稿!
人与病毒
我相信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在未知之数。在身体和心灵遭遇突变,像小说中所出现的那种极端困厄状况,最终能依靠的必有你的心灵能量。
一一毕淑敏
在《花冠病毒》一书中讲述了:20NN年,一种极其罕见的嗜血病毒——“花冠”突然袭击燕市,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都市,沦为猎物。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临危受命,成为莅临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在抗疫小组内,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无意中,罗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却又不可思议地获救,成为病毒 “刀”下唯一的幸存者。事件发展不断失控,官方急救药物却迟迟研发不出,各方势力都想从这场病毒虐杀中获利……
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线索,没有太多的心机算尽、丧尽天良,但比这些更真实的是人们面对灾难时那各有不同的反应。上始市长,下至平民,左起官员,右到医生,大到国外,小到家庭,在灾难面前,为自己、为事业、为理想、为人类,这些不同的出发点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表情与行动。
实际上病毒与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只是一种细菌而已。单单因为我们是视角,就认为对方是该被消亡的,其实面对打算要消灭它们的我们,对于病毒来说,我们也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就生命来说,都是有始有终的,虽然我们应该爱惜、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也要尊重别的生命,小到细菌,大到各类动物,生活在地球上,就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我们做为地球上,目前较为聪明的一类物种,却做着自大自毁的事——破坏生态环境。上帝很久前就说过:“欲使其亡,先使其疯狂”!我不知道人类有没有达到疯狂的地步,但至少自诩为地球的主宰之心已定,这就让我们无法平等的看待其它的生灵,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学了唯物论后,地球不再是我们的母亲,而是仅供人们不停向其索要的宝箱,却不在意这宝箱是否已不堪重负。唯物论不是不好,而它让人无所畏惧。那花冠病毒在冰山上睡的安稳,是人们的好奇与贪婪将它引入人间,最后却把所有的深仇大恨堆砌给它。
“优胜劣汰”被视为是生存法则,所以现在人类常常恐慌自己是劣的那一类,也鄙视着劣的那一类。可我不知道除了生物基因上的缺陷和人格缺陷应该改善外,还有什么是劣等的。现在我们还把“占有少量的物质”归为劣等,有些人恐慌这种劣等也嘲笑着别人的,还有一种是“地位”的高低,“高者为优,低者为劣”,因理而推,他们认为优者该存,劣者应汰。这引发了人们那么专情的追求这些,虽然我鄙视于郝辙的卖国求荣,但他的行为可以被理解。但这种行为却是真正劣等的!
虽然有许多人性的阴暗,但这本书同样是温暖的。对于《花冠病毒》这部书,毕淑敏坦言:“这部小说,虽积攒已久,仍然是柴。即使是柴,我也希望它燃起短暂而明丽的火焰,传递我发自内心的徐徐暖意。”,“幸福之存在于你身心善美坚稳之处”。阅读这本书,已然看到它燃起短暂而明丽的火焰,感受着毕淑敏传递的发自内心的徐徐暖意。
这本书同样是充满能量的。毕淑敏在自序中写道:在身体和心灵遭遇突变,就像本书中出现的那种极端困厄情况,最终能依靠的必是你的心灵能量。我的理解就是:心理能量就是人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也就是说,这部小说能衡量人们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的心理健康的程度,它让人们客观认识生命,深入挖掘灾难的根源,增强人们战胜灾难的自信心,让人们建立强大的内心堡垒来抵御灾难。毕淑敏这部作品外冷内热,小说是虚构想象的,可是它反映的却是真实确切,有迹可循的,小说对灾难的描写是残酷的,但是它传达的却是悲天悯人的善意。
最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就是毕阿姨对于生命的看法,她说:生命是由各种元素构成,人类个体是由意识能量操纵一堆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宇宙是能量守恒的,我们看似的消耗,其实是把原子从一种结构组合变为另外一种。(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尽情的消耗资源,而是有些原子组合结构有利于人类生存,而有些则是加速人类的灭亡)。我们的消灭与诞生都是在经历着失去和重组这些元素,因而退一步,就组成我们的这些原子而言,我们是永恒不死的,因为原子的寿命是很久很久很久的,可以约等于永恒。更让人心跳不已的是:曾和我们的原子联系过的原子,会记录下曾经联结过的记忆,这多么像前世今生啊!是多么浪漫的一种感觉!
总之,这本书会在你苦苦挣扎时带给你温暖帮助你度过挑战,迎接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