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000字
作者:李思浩 时间:2021-01-27 12:57:03 我要投稿!
谁的错——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安德烈与他母亲龙应台女士能够这样友好、开放的沟通?而我们与父母却只能遥遥相望、彼此沉默呢?
渐渐地,一个词语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叫做“代沟”。“代沟”指的是两代人之间在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但,这就是我问题的答案吗?
我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不沟通?是因为有代沟而不沟通呢?还是这只是一个为了不沟通而找出的借口、理由?
答案明显倾向于后者,我真的拿“有代沟”作为了“挡箭牌”。认为我俩之间有代沟,所以我和你之间没有必要沟通;反正我和你谈不到一块去,那我和你聊什么。
我和父母之间每天都重复着那不痛不痒无任何情绪波澜的问候:吃了吗?嗯。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在学校好吗?好。不缺钱吧?不缺。
有对话,却没有交流。
是谁的错造成这一种现象呢?是我们太骄傲、清狂?还是父母们的手伸的太“长”?
我们正处于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身体、心智的成长速度大幅度地增加、变快。
处于这个阶段, 我们对自由、独立有着比以往更多的渴望。而这一点父母们似乎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管辖范围有点广:你挑的朋友、你选的东西、细致到你摆放私人物品的方式,他们都要管,都要依照他们的方法。
他们希望我们最好全部听他们的,最好仰赖着他们。在父母们的管辖之下,孩子们失去了自我。于是,不敢去做选择、不敢独立、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喜欢的是什么。
最痛苦的是,你知道他们很爱你。但那种爱里没有自由、没有尊重、没有犯错的空间。那种爱,要把孩子压得窒息。那种爱太沉重,可还得看孩子们想不想要。
这样想,是父母们的错。
也正是处于这个阶段,我们对自由、独立的向往使我们忽略了自身的能力与阅历。自己本身的阅历与经验不够,导致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摇摆不定,不能够做出一个相对而言较好的选择;自己本身的自觉性与自制性又不够,使父母们担心孩子们面对不良诱惑使不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态,从而误入歧途。
因为我们不够成熟,所以父母们希望给予我们更多的保护,使我们有更好的未来。这或许就是父母们的良苦用心吧。
这么想,又是我们的错。
我想,正是因为我们和父母之间没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造成我们与父母对话时没有心与心交流的一种局面。既然双方都有错,那么想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就需要双方的努力。
父母们,能不能多给孩子们一点空间?能不能在孩子们的人生中只充当一个指导者,而不做一个指挥者?能不能多给孩子们一点尊重,让孩子们有权自己做决定?能不能不以长辈的身份逼压?能不能让孩子们去过他们自己想要的人生?
孩子们,能不能换位思考,理解与体谅父母们的良苦用心?能不能做到与父母们对话时多一点的耐心,不乱发脾气?能不能别耍小性子?能不能不做“闷葫芦”?能不能多多与父母们谈谈心?
当我们与父母双方共同努力后,也许家里就不在是冷言冷语;也许父母与孩子们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也许彼此会更加友好、和谐。
我想,我的问题有答案了。
段落赏析
摘录一: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可以结伙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走个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就是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赏析:通过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孩子的深情,表现出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比喻告诉安德烈人的一生中朋友终究会离散,缓解一下安德烈分别而产生的伤感情绪,表达了对孩子浓浓的爱,使读书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
摘录二:卒子一过河,或动或静都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 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不是不回头的“卒”。
赏析:作者通过用象棋中卒子的走动规则来对安德烈阐述人生中的道理;人生中一旦做了决定、事情一旦发生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路了,势必会走向下一条路,所以希望通过这个道理来告诫安德烈做决定之前要仔细的考虑。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体现了浓浓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