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作者:李卓恒 时间:2021-02-04 17:47:34 我要投稿!
“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一棵榕树,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肯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失败了,枯死和失败原是必有的事情,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的文章《布袋莲》。这是岁月与环境的力量,他们都是对心灵的消磨,直到心灵磨硬磨透,灵魂由圣白的雪球滚入沙地,最终结沙成冰。枯死和失败都存在着,新生与成功又也存在着。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肖申克监狱。对监狱中的环境谈救赎,似乎不存常理。但救赎的概念,是对一个灵魂尚且自由的人的光明。
曾经听过许多人感叹无聊与厌烦。有人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甚至看到有人因为生活的聊赖而沉迷网络。哪怕在众人之中,无聊与烦闷看来都是如此平常。许多人身处自由的天空中,却又觉得自己置身牢笼。但安迪一定不会这么想,至少在读了这本书过后我不再是这么想。
安迪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却因为被诬告而进入肖申克监狱受刑。这对一个明明面对大好前途的正常人来说必定是有如从山顶坠落入谷底,却不知何时才能从见光明。监狱里的新人往往疯狂,沮丧或哭泣。来到黑暗的监狱若不能“迎合”好这里的环境便可能被殴打亦或是长时间紧闭亦或是来自其他犯人身体上的威胁。然而安迪在此生活了近二十年,保持着他从最开始便与别人不同的微笑与坚毅,放佛有一件隐形外衣。他被监狱里的同性恋者看中而搏斗反抗,他因不愿帮助监狱长洗白贪污的款项而被连续关过三个月黑暗的禁闭……但他还是保持着他的不同,直到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他穿过用近二十年来通过两把小型鹤嘴锄小心翼翼挖通的墙壁,爬过两个足球场长的下水道站立在河中,走向了自由,走向他神魂向往的太平洋海岸。
听起来是一个越狱犯的故事,但同时这是一个本该自由遭受不行却因为心中的自由而得到救赎的故事。我曾经幻想过一个人怎样会陷入最为深重却又不会致死的苦难,怎样会拥有一种根本没有希望却又有着一份最微细光明的生活。可是思虑到最终消散了思想的去路都无法想象,因为我是个自由人,我没有任何濒临死亡或绝望的经历。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像是对治国平天下者的精神信条,而又有多少人能经历在有限的空间与环境中面对会贯穿身体的绝望,而经历数十年的煎熬?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有了认识。圣人不在于高洁脱俗,而在于他们身上某一点的人性最极致地得到绽放,这份绽放使笑者无言,使听者无心,使肉食者无荒娱使自高者无眼界。那是心灵最深处的救赎,甚至超越心灵,那来自灵魂。
肖申克监狱里生活几十年由一行健青年而最终成为形枯老朽的大有人在。这是监狱里很多人都迷茫着的,被关入这个地方,继续活着,遭受廿转光阴的专心刻蚀。人们面对黑暗和恐惧,面对“恶羊”对精神树叶的啃吃有惊呼,搏击到驯服再到最终的行将就木。许多人枯死了,东风还会在他们身体健全的时候吹来,而心灵却无法再长出新芽。书中有另一个人叫老布,老布是肖申克监狱里四十年来的图书管理员,他也是个犯人。当他获得假释走出狱门,恐惧与绝望便侵袭了过来,岁月与环境的磨痕此时开始灌满受伤的鲜血,发挥着疼痛。他在监狱里被人需要着,一切都熟悉而可知。但当他走出去,却真正回到了一个用处不大的老头身份。他甚至想着犯点罪重新回到肖申克,但他的身体已经做不出来任何罪恶。他回不到那个黑暗却给他极大安全感的地方,他只能在这个原本应属于他,如今却让他觉得痛苦的大千世界里终结自己,带着因为屈服而寻不得救赎的心灵。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他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这是书中的一句话。我将它摘录在摘抄本上,只因这句话的“鲜艳羽毛”。
自由不是来自所有自己涉及地域的服从,也不会是一个空空其身的概念。对于现在的我们,每时每分都在歆享着自由的空气,我们可以自由来去,可以真正地去执行自己任何想做的事。自由救赎的是信念,它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代表这世界的多彩。
而难过的是被风霜打击后的不为所动或是一路到头虽有抗争却也趋势逐流,随风沙游走。难过的是一颗鲜活的心脏因为自我的放弃而选择接受灰尘与一个随便的结局。
人们渴望自由,是想得到致自己永恒的信念,去得到可贵的解放。而对灵魂的追求,又是对自我的追诉。对人生的顽搏,也存在于自由对自我最永恒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