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后感1000字

岁月从不败美人

——读徐铎《母亲》有感

世说美人如水,似柔似刚。再多的苦难和艰难,带给她的不过是几道深深浅浅终将散去的涟漪。岁月,从未折落其真正风骨。拜读徐铎先生的《母亲》后,我对此说法更加认同。

那是一个始于1933年终于2003年的故事。话长话短,情浅情深,都不过短短七十年。“母亲”许英莲的一辈子,就在这岁月的弹指一挥间走过了。想来几度波澜,她最好的年华,经历了抗日战争、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正是最为艰苦的一代。可是纵观其一生,许英莲真的就像一朵莲一样,一身傲骨,幽雅乐观。

英莲是位美人。美的不仅是面貌、身段,更是心灵。她作为大美女却嫁给了相貌平庸的工人邓仁修,只因被他的可怜和忠厚所折服;她一心热爱党,热爱国家,争取多年后终于成为党员时她甚至喜极而泣;她有“劳模”的称号,于是便下定决心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即便怀着身孕,小腿静脉曲张,她也坚守公职……

可是她的命运从出生起就注定坎坷。“生着小姐的身子却是丫鬟的命”,王家老太的话可谓一语中的。“红颜祸水”,有时想“祸”的不一定是红颜,而是命。我是一个不信命的人,可是读到许英莲的故事之后也不胜唏嘘。她的人生从邓仁修的犯错入狱开始折转。此后一步踏空,步步踏空。身边小人不少,任她怎样逃还是逃不过厄运。她不断地受着伤,身体上、心灵上。我阅读过程中常将自己代入许英莲的角色,随后便震惊于她的坚强了——若是我,早就不堪忍受小人的陷害、生活的重负、丈夫的背叛、家人的生离死别……时代和政治上的麻烦更是接踵而至,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活!但是,很多时候,人并非为自己而活。太多的牵挂和惦念,支撑着许英莲渐渐走出那一段岁月。她有孩子啊!她还有六个孩子、年事已高的父亲;有她亲爱的朋友,敬爱的苏大姐;她有她向往的党,有她未平的冤屈!

正如涟漪。风平浪静终有时,只是那时她已不再年轻。岁月在悄悄地打磨她的心。当昔日一切的不可放下已被放下,不可忘记已被忘记,她自由了,她也老了。本该儿孙绕膝的年纪,她患上了癌症。

徐先生在后记中说到,英莲便是他的母亲。书中的那些故事,多为现实。他母亲的这一辈子,着实不够顺畅,遇到好事不多,坏人不少。可是我们又不能称之为悲剧。因为她这一生是有美好的。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叫“母亲”而不是“女人”的缘故。

英莲的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她的儿女。女儿好强、聪慧、懂事,随她,儿子们坚韧勇敢,在她的教诲下各个有为。是的,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成功的,更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给人以深刻感触的地方很多。第一点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特别是许英莲夫妇,他们对于孩子的爱的表达,或深刻或浅显,浓浓的化不开亲情的泪水。许英莲不用说,为了孩子她带着儿子上乱葬岗附近捡槐花充饥,有好吃的糕点屑也全部留给他们,忍辱负重活下去……至于孩子的父亲邓仁修——后来许改嫁的高立军根本不配“父亲”的称呼——他的爱却是难言的。灾荒年代,哪个爸爸不想给自己儿女多点伙食营养,他是这样想的,才犯了罪。古人云:“人恒过,然后能改。”但是等到他“出来”,命运和时代已经不给他改的机会了——和许英莲婚姻的破裂,直接导致孩子们与他关系的更加疏远。只因在饥荒时的不齿行为就给他判十年监禁劳改,这是对一个家庭的致命打击,孩子们从那时就不太愿与自己的父亲往来。可怜邓仁修最后只落得跳塔自杀的命,遗产却全部留给了他挚爱的孩子。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总是坚强的,可是他们得担着生活的不易,从而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可是天晓得,撑起一个家,有多么的难。

其次,为人须大智慧。看人的智慧,做人的智慧。这是许英莲的一生带给我们的教训。“得罪十个君子也别得罪一个小人”,老话是有大智慧的。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保护自己。太善良的人往往容易为小人所害。我们自己更不能成为小人,那一点点虚荣心,一点点嫉妒,可能就会发展成燎原大火,毁掉别人的家庭,别人的一辈子。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活于世,要有自己的准则,才能活得漂漂亮亮,堂堂正正。

英莲七十岁时,作者描述道:“她仍美丽。”因为她善良,因为她是他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在她们的孩子眼里,至少我的母亲在我眼里,是美丽的。岁月从不败美人,正如岁月永远磨不掉母亲对我们的爱。

致磨难,致岁月,致母亲。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