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目送》有感1000字高中生

【第1篇】

渐行渐远——读《目送》有感

当初只因一句“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难以言尽的时候”,我便毫不犹豫将它买下。却不想,原只为消遣的书,却以其难以言尽的犀利文字戳到了我。

时常在睡觉之前和妈妈一起趴在床上看书,不经意地总会指着书中一段段描写她母亲不记得他们的文字对着妈妈说:“你以后不会也这样吧?”又总以我说“外婆现在没有,经确定基因不错,应该没问题。”而结束。然而正如《牵挂》中所述人生无常,曾经期盼已久的未来转瞬便身在其中,曾经唾手可及的童年欢乐不经意间就烟消云散,唯有记忆仍依稀可寻。轻快的口吻,笑意满满的神情无法掩盖这问题的残酷。

是不知道时光仓促或是知道却不愿承认其残忍,再或是承认却不愿意去表达那牵挂?——自那以后,我开始珍惜每一段道别的时光,因为她告诉我:她“太认识人生的无常了,把每次都当作可能是最后一次”。不知不觉地,有些东西渐行渐远。

我愿意时不时地将这本《目送》拿出来,一遍遍地重温,不仅因为她字句上的细腻感人,更因为这样的故事总能令读者感同身受-——安德烈给她母亲节日礼物的那段对话,多少异曲同工的话曾在家里回荡;那种种目送又让我在回忆中不停地寻找,希望不要找到那不耐烦的片段,在看动漫时,激动地与妈妈说着希望哪两个角色在一起;那《泰坦尼克号》的经典爱恋也在我们的见证下一次次上演;曾在痴迷于某个电影或动漫中的人物时,也被妈妈提醒到现实的差距……而那时,我的回答又与华飞有多大出入呢?每当翻到图片时若上面有老人,就总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若是让妈妈看见难免会对我说:“这好像外婆。”“看,像不像外公?”而我只说:“没外婆好看”“没外公帅”,然后便见妈妈嘴角笑意衍生,一幅满意模样。

而那“吾来看汝,汝自开落,缘起同一”“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的共鸣也更不会是只有龙先生一人才有吧?自那以后,也许我会在乎那与妈妈一起讨论的每一个话题;也许我会开始在意并用心去体会“天下无心外之物”的意义;也许我会在来得及的时候,摆脱中国式的含蓄与亲人大胆表达点滴之中的爱与牵挂……

自然地,我还有许多不能揣测透的地方,当安德烈睁了眼睛看着她,并认真地说:“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自己吃。”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喜是悲?那爱情的单纯是否终究会被面子与利益所掩盖?当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走在命中注定的道路上或许永远平行或是短暂相交后的渐行渐远,她参透世事的笔尖又有怎样的触动呢?有些也许会逐渐懂得,而有些也许不会了解。“懂得”的获取时,又会有些什么在渐渐失去?

那沉重的气氛贯穿全书让我恍然明白:原本生离与死别的痛都是一样能重创人心。那些只能一个人走的路,那次次渐行渐远的背影;那总也说不出口的爱与关切;那有缘有起的凡尘事物;那视生死为寻常的医生、看护:那无法割舍、放不下的不舍与留恋……好比一部人生路的大致模样那样即真即切。

当昨天、上一分钟、上一秒钟的背影渐行渐远之时,“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那些“也许”也终究在它的裁决下分成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例,两组之间那样泾渭分明,随着时间带着完成的机会的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眉眼之间的流转目光见证着分秒的流逝,当那生死大问离我不再遥远之时,如今对这本书的浅薄理解又会离我的心境有多远呢?

【第2篇】

你来看此花时

“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题记

“花好月圆人长久”。

在中秋之夜发完最后一条祝福短信后,终于对着昏黄的一轮圆月思考起来——“花好月圆”,这花究竟代表什么?如果就此情此景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需这月圆与人长久便可满足人心,为何一定要这“花好’呢?

秋天是凋零的季节。万物不抵秋寒,也只有桂花在中秋之时吐露些芬芳,但也不如春花般灿烂多姿。秋日里更多的是秋思与乡愁,人们大多感叹“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沉浸在悲秋的清静悲凉之中,古人用月拟思情,今人坐享共婵娟情话。如果加上这些秋意,想必这“花”也未必全是花,而是更沉重而深情之物吧。

于是我再次翻开《目送》,希望从中找出这“花”的含义。

这花是生命中的深情。《目送》七十三篇散文,从父亲的逝、儿子的离、母亲的老、友人的牵念、兄弟的携行,到相信与不信的疑惑,失落与放手的脆弱,缠绵的不舍和决绝的虚无。龙应台写尽了痛楚与深沉,如烛光映壁的冷与热。一本生命与死亡的感慨,深邃、忧伤而美丽的目送。

“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吗,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在龙应台眼中,生命是一场无言的目送,如同花开花谢,于是她用静静的目光等待着,看着“花儿”渐行渐远,用一生的时光祝福,期盼花好月圆,岁月静好。生命无言只顾前进,待到回头时,才发现总有一缕目光追随着自己。龙应台用深沉而细腻的文字描绘着心中的花儿们,所以待到来看此花时,才发现此花一直不在心外。

我心中的疑惑似乎明朗起来,可龙应台在代序里又说道“很难说。每个人来到‘花’前,都看见不一样的东西,都得到不一样的‘明白’。”

每个人对‘花’的解释不同,心中的‘花’自然也不同,既然这样,我心中的花又是怎样的呢?看惯了飞雨逐花,月落星沉,风起云舒,雨打芭蕉,竟觉得少了什么韵味,是飞雨之于花的眷恋,是星月永恒不变的距离,是风云易变的无奈,还是芭蕉不解丁香雨中愁的可惜。徘徊在廊前手持书卷却不知滋味的我们究竟对生命这个话题会有怎样的难言情绪。

“时光,是停留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站在时光的长河边,时间一如花开花落在我身边静静流淌,任我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止它向前的步伐。而在这长河的倒影上,我看见的是父母日渐苍老的头发、朋友东奔西走的放手,青春流逝的伤感与记忆远去的无痕。这也许就是我心中的“花”吧。

曾经年幼,不懂得在长长的时光中多停留下来品味这些花的美丽,让它们随意地在心外沉寂,而如今重拾朝花,便也了然明白了这花的含义,才知道生命中离不开这些花儿,它们其实一直在心中的角落里悄悄绽放。

花好月圆人长久,用柔和与感恩的目光洞察世界,才发现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这样灿烂——父亲温暖的大手,母亲又爱又担心的嗔怪,朋友走远了却依然挥动着手,自己坚持许久的少年轻狂的梦,时而绽放光彩的回忆……纵有万般无奈,可这些花儿依旧让人如此眷恋。

崔道融在《梅花》中感叹“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他希望自己心中的那朵梅能够长伫。那我心中的花儿呢?龙应台已做了很好的诠释——用生命目送。时间无言,美好稍纵即逝,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站在“花”的身后,目送它们总有一天的离开、凋谢,用心来珍惜每一瞬绽放的姿态,铭记于心底。世界不缺少《野火》点燃人们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决心壮志,也从不少《孩子,你慢慢来》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款款柔情,只是在世事易分的人生长河上,总需要有那么一缕深邃的目光扶持着生命的烛光

从《目送》中终于读懂了“你来看此花”的深情,也明白了花好月圆人长久的意蕴。这从古至今人们不变的奢求寄托了多少温柔的目光啊,而我,也是这其中之一吧。

你来看此花时,是否感受到我追随不断的目送呢?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