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题记

虽生于富贵之家,享有万般荣华,但心却如出水芙蓉。重情重义,终生痴痴追求真性情,历经人间悲喜沉浮,自谓人间惆怅客。纳兰容若,这个风雅俊秀的皇家侍卫,一生在情感的迷津里颠沛流离。他用平平仄仄的词句,一往情深地吐露着对于人生短促的吁叹和对美丽情感的眷恋。

初读《纳兰词》,我便沉侵其中,不能自拔。“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词》多是忧伤的,从忧伤美学的针孔里,它向我们揭示痛苦的属性,却又不让我们痛不欲生。凋零的海棠花、黄昏的城头角、剪灯夜语,吹断的江南梦,难画的一片伤心。这些平淡而真实的意象,一一在纳兰容若的笔下闪现出一个冰清玉洁的灵魂。

18岁中举,20岁娶妻,22岁中进士,再到晋升为康熙的御前侍卫,仿佛人生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但命运却在他最得意时和他开了个玩笑——爱妻因产后受寒而死。经生死,苦相思。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一滴一滴凝成热泪。从此,纳兰用一生去思念她。一生,虽不过是一瞬,但即使薄命如斯,让你有怎能忘记?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此词是纳兰于丁巳重阳前三日梦见亡妻后感伤而作。生离,还有他日重圆的希望;死别,则天上人间,从此无缘再相见。偶尔梦中一遇,相对倾诉衷肠,纵然恍惚迷离,醒来也会对尚能记起的每一个细节都追怀不已。梦境中短暂而又模糊的团聚,是对永诀后刻苦相思的安慰,但执手哽咽,本已黯然神伤,事后竟连这些也不过是镜花水月,那就更添惆怅,倍觉凄凉了。“料短发,朝来定有霜”,正是伤心的自白。一辈子,此心此念,永远给他。这比遗忘还要决绝。伤心难画,不过如此。

自卢氏死后,纳兰又续娶了关氏,还有颜氏为妾,但他已心如止水,只是与卢氏魂来神往,梦里重温旧情。后来经朋友穿针引线,纳兰结识了富有诗词才华的沈宛。书信来往,互诉衷肠。大凡喜欢诗词的人,都有一种浪漫情结,渴望理解,渴望自己内心深处那柔软的世界能被人轻轻抚摸,所谓大男人正是大男孩,就是这个道理。才情幽丽的沈宛那绵绵如丝的词,深深打动了纳兰,再加上所谓“距离产生美”,政治上受到伤害的纳兰,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拼沉醉”,这就是证明。

只可惜天妒英才,31岁即与世长辞,只是纳兰给我们留下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人生。

在许多人看来,纳兰喜欢无病呻吟,整一大堆的短吁长叹,让自己愁更愁。为何不散尽家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那是他们没有看透纳兰,反而是纳兰看透了繁华之后的不胜悲凉。壮烈之后的空旷,繁华之后的寂寥,炽热之后的冷淡,这是怎样的一种失落和情感断层?身处繁华而厌倦灯红酒绿。所以他叹息:世事悠悠,生涯未是,醉眼斜阳暮。毛主席曾经说过纳兰词“看出兴亡”,可谓是看懂了他。

忧伤是诗人的特产。纳兰至情至性,所以他感叹世事无常,命运捉弄,可怜他想冲破桎梏,归隐乡间都不能做到。唯有“伤心怕问,断魂何处金鼓”。

与纳兰相识在这个夏天,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从此便是一生的牵绊。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