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有感1000字高中
作者:张子怡 时间:2021-04-02 13:29:40 我要投稿!
围城内外 ——读《围城》有感
从打开《围城》的第一页起,我便深深陷入这座城了。纸上随意画着很多圈,圈里写着“围城”二字。我觉得这些简单的线圈表达得很微妙:不是高大而坚固的城墙,也不是密布的铁刺网和严密的守卫,而仅仅是几圈随手勾勒的线条,就将“围城”密不透风地围在里面了。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不过是人心设下的一圈圈线条罢了,可就是这样的城墙内外栖息着虚伪与优雅、肮脏与高尚。人们疯狂地逃出一座城,冲进另一座城,在自己的身边画上层层的线圈围住自己,又想亲自毁了这曾经无比向往的城。说到底都是人心使然,将自己置于这样“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出的去处”的绝境,“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叹尽了多少近乎荒芜的悲凉?
走进《围城》,看世井百态,感人心之城。书中的主角方鸿渐深陷在进城与出城的选择之中。他先是爱上了火辣热情的鲍小姐,后又被天真活泼的唐晓芙所吸引。他被动地接受着苏文纨的爱,卷入了苏小姐精心设下的局。在坦白与失恋后,糊里糊涂和孙柔嘉订婚,婚前与婚后的判若两人,叫方鸿渐在那时间落伍的钟声里感伤人生。一切语言,一切啼笑,都是那围城围住的荒诞与虚无的写照。
我看见的是方鸿渐的怯懦与欲望所构筑的坚固城墙。他留学时不务正业,归国前便想买个假文凭,怀着光耀门楣的理想,却又觉得这种行为不道德。《沪报》上极尽赞美之词,众人对博士的尊敬与褒奖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当别人对文凭上“克莱登大学”的真伪产生怀疑时他又是羞红了脸。方鸿渐秉着玩世的立场,有着做大人物的理想,却又缺乏能力与勇气,只是建起一座座城墙来伪装与保护自己,毁了一座座城墙来发展与实现自己,从一座城逃到另一座城,抱着无尽的贪婪跃入深渊。在这建城与毁城,出城与入城无休止的重复后,时光流逝,年少不再,空留下讽刺的啼笑。
走出“围城”,思人性善恶,破围困之城。打开《围城》,我的目光穿透民国时代那虚伪之城和欲望之城,看向城里那些高知识分子们近乎矫揉造作的表演,感慨他们入戏太深。合上《围城》,我意难平,抬眼却怎么也望不穿这早已隔开世人无形的城墙。那座围城里,有像李梅亭那样外表高尚内心却极其自私自我,他人病重却不肯给予一颗仁丹的人,也有孙柔嘉那样功于心计,婚前塑造人设婚后原形毕露的人。这座围城里,有浓妆掩盖的虚假面孔,有不满贪婪的无底深渊。
与其怀一颗挣扎的内心,不如毅然推倒那围城。“素面朝天”,真诚地面向城墙之外的风景,在驱散一切阴霾的阳光里放下那伤痕累累的虚荣心吧;听狂风过后落叶的宁静,看巨浪过后潮汐的波动,以平静的心沐风沥雨,淡然如湖中一抹花瓣,在圈圈涟漪的回响中放下那无止境的贪欲吧。
围城内外,赏风趣文字,品人生哲理。读完《围城》,我最为惊叹的是那高超极致的幽默和妙不可言的比喻。有人说《围城》的精词妙语“如一把长针,刺入人身上最脆弱最腐朽最敏感的部位,深深浅浅,麻痒酸痛之后觉得畅快无比”,这比喻再恰当不过了。譬如小说的开头有同船的留学生将穿着暴露的鲍小姐比作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而又因为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他们便修正为“局部的真理”;再譬如“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这样的文字,读来讽刺而不失风趣。
围城内外,有人想逃出来,有人想冲进去。当围城轰然倒去,没有遮拦的风自会拂过这满目疮痍的土地。无名的野花在残垣断壁的砖缝里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