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读后感1000字

史实是太残酷,让人锥心绞痛。也是一场炼狱,让人心驰神往。_题记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过这本书我才知晓历史的温度,作者的情怀就是温度,他抛开历史的冰冷残酷背景,在书中树立了一个个有血肉,有灵魂,有欲望的鲜活人物。

《历史的温度》分为上下两册,书里有篇文章,不应让历史睡去。聂耳一生的故事,长期以来,他给我们很多人留下的印象,可能只有一句话,”音乐家,国歌的作者”。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聂耳当时只有23岁,这一年他刚谱写完的一首歌曲,正在中国大江南北被中国人传唱。歌曲的名字,叫作《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春,进入昆明私立求实小学高小部学习,由于他的成绩优秀,得到减免学杂费的待遇,他从小就明显表露出对音乐的爱好。先后向其家人及邻居邱木匠学习民族乐器(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的吹奏并对当地民间音乐(如滇戏,花灯,洞经调等)开始接触,热情投入求实小学的课余音乐活动,曾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学生音乐团的指挥等,并曾荣获该校第一号学生奖状。1928年正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及进行有关刻印,张贴传单以及参加游行等活动。1928年11月初,出于投入实际斗争的革命愿望,他瞒着家庭,报名参加滇西军阀范石生组建的"学生军”参军了。秘密离开昆明,中经越南,香港等地,到达湖南的郴州,接受新兵训练,当年底离开新兵队,任特务连的上士文书。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初,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随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于1935年4月15日离开了上海,去赴欧洲和苏联考察,学习。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从曲调到歌词,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击中当时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这首歌迅速被传唱大江南北。

聂耳的生命,停留在23岁。但他留下了一件最珍贵的遗产。从将军到士兵,从商人到学生,大江南北,所有中国人都饱含热泪,握着拳头口口传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暑假阅读《历史的温度》更深入了解了一个个有血肉,有灵魂,有欲望的鲜活人物。他们的故事给我打开一道门,或者是一扇窗,历史的窗帘透出一道光,让我一点点启发,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初心。回首聂耳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用"颠沛流离“四个字来形容,应该也算贴切,但他在学习路上从未停止过,勇敢参军,再艰难也不放弃梦想继续音乐学习。他音乐的灵感开始迸发,是他之前贫苦的生活经历。让我领悟到学无止境,奋发图强,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梦想近在咫尺。

让我们一起保持阅读的渴望和热情,了解历史适应变化,战胜时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