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书报告2000字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故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做了高度的概括写下了这本《全球通史》,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颤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对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辩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忧虑与警示。这虽是史书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随时将历史上的重大变故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与历史的内在联系,让读者找到阅读的兴趣,这就是《全球通史》。

在阅读了《全球通史》以后,我了解到了许多从前不知道也不知从哪了解的知识,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族群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各地区种族形成时的确切情况现还不清楚,也许永远无法了解。有的人相信“非洲起源”理论,以为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后来才迁徙到其他大地,但这种理论如今正受到质疑,比如书中提到在澳大利亚北部发现的石制工具表明,人类早在17600年前就在该地区活动,这就推翻了将人类迁移到这里的日期定为50000年至60000年前的一些传统理念。相比“非洲起源”我更倾向于人类多起源论,我认为人类在不同的地方独立进化更可信一些。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生存的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类开始了无止境的斗争,不停地变革,创新生产工具推进生产力,这样快速的技术革命也间接导致的一些人种的消失,例如布希曼人,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亚人种,他们的发展速度赶不上技术革命,就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战争一旦多了,百姓就会感到痛苦,于是他们开始寻找精神寄托,于是就有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他们伪造一个神来安慰自己,暗示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神灵的考验,这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人性的懦弱让他们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而这些痛苦也是因为人类的贪心所造成的,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看着受苦的灾民,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

这样的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

每个文明中都不乏厚古薄今的诗人和思想家,他们认为史前时期的人是未沾染上文明的不良影响的“高尚的野蛮人”但这真的是人类所希望的社会吗?作为食物的采集者,他们时刻面临饥荒的危险,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提升,生产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阶级分化。历史学家们估计,在全球诸文明中上层统治阶级仅占总人口的1%~2%。不过,无论在哪里他们都侵占了整个国民收入的一半到三分之二。这一事实说明了为何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每年都会爆发农民起义,为何沙皇俄国会在1801至1861年间遭到1467次起义的破坏,使农奴最终获得解放。同时文明也进行了分化,出现了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分,各种文明的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基本方面却都相似,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通常会很紧张,显然文明的到来对人类的平等来说是一种倒退,不过文明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成就。按历史观点看,尽管出现了所有这些不公平和剥削,但历史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今天,我们已拥有必需的知识,因此,我们有摆脱数千年来灾祸的潜力。因此,现在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呢?——再过去,文明既是诅咒也是福音。至于将来怎样,则取决于人类是将过去文明积累起来的知识用于破坏还是用于建设。

《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一级现代众多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全球通史》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给予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在阅读这本书时,我觉得我不仅在与过去沟通,也在与现实对话,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