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读后感1000字
作者:王梓萌 时间:2021-05-06 08:25:35 我要投稿!
洪水里的“菊花”
——读《桥》有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九月的菊花,待秋含苞欲放,虽不如桂花的的芬芳、玫瑰的娇艳,可只懂奉献的它,却不曾忘记舍己救人。-----题记
在那场出其不意的滔滔洪水中,他本可以带着家人安全离去,却牺牲生命保护村民;他本可以留在人间,却残忍的带着儿子将妻子抛弃尘世;他本可以在死神手中逃之夭夭,却一意孤行、视死如归。文中的他,没有名字、却有一个动听的称呼----老汉
《桥》短短几百字的文章,却讲述了一个让无数人涕泗交颐的故事:黎明的一场洪水使村庄几百人慌不择路,惊慌失措。此刻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陈老村子里唯一的求生之路,而站在桥边的正是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遇事不慌、镇定自若的老汉。在群众和命令面前,他铁面无私、无私得就像一座山,将插队的儿子揪到了最后,在自己和儿子面前,他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又体现出他伟大的父爱,伟大的就像一座山。文章的最后。毫无疑问、老汉在洪水永远地消失了,而他的儿子,本可以同母亲生存下去,却因老汉的不徇私情,而被洪水吞没。作为一位父亲,他又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呀!可在儿子的生死关头,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活生生的被无情的洪水吞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呀!自己的骨肉在自己的手中被放弃、被摧毁,连最后的一句“儿子”也未能叫出口,又有谁知道他此刻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呢?一个悲惨的结局衬托了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可是,难道老汉真得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吗?还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浪头使他毫无想法!不,都不是,没有人不怕死,像老汉这样的共产党员又怎么会在毫无准备的形式下行事。他只不过是想到了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罢了,是几百村民的生命、是共产党员的责任,老汉在用生命保护他们、在用自己的血肉救他们、为他们建起了一座永摧不毁的生命桥、的希望桥。天知道,如果生命重来一次,老汉是否还会将自己的儿子带入死亡,地知晓,老汉做出的是永远的选择,万次不变的决定,他不后悔,因为他做出了心满意足的事------奉献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战国时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从恩师到医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奉献,而奉献无处不在。
近年来,我国的重大事故不断增加,包括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出现,其中火灾更是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从历史中的临安大火到圆明园大火,从现今的2.9中央电视台大火到上海“11.15”特大火灾,有多少人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又有多少人为了救援而牺牲,人们感叹火势的大、痛苦失去的亲人财产,可又有多少人担心那些在大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去灭火,去救人的人民子弟军们呢?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成天为他们提心吊胆的亲人们,可他们从未退缩,我至今清晰的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父亲是个消防员,曾在一场火灾中失去生命,而在高考时加了20分,其他同学表示很不高兴,认为老师偏心,不管老师怎么解释,同学们都表示不满意,混乱中,女孩开口了,她哭着喊道:“我把20分给你,你把我的爸爸还回来,好吗?”我无法表示内心的激动,更无法控制自己眼眶中的泪水,在女孩的心中,我看到了她此刻的心情,是那么难过、是那么悲伤,因为在她的眼中,失去的不是她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分数,而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个本就很少陪她,最后甚至抛下她永远离去的父亲。而在这世间大火夺去的生命中,又何止她父亲一个呢?破碎的家庭又何止她一个呢?
当然,为社会奉献的人们又怎能数的清呢?
革命岁月里,无数的战斗英雄为了如今的祖国奉献出了无数献血,其中的狼牙山五壮士们更是如此,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他们有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有着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势,即使在山顶被敌人包围也果断跳崖。抗日的英雄数不清,他们的感人事迹更是数不尽,如果没有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我们又是从何而来的这么幸福的生活呢?“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这是严遂成在《三垂冈》中赞美英雄的诗句,是我们必要铭记的历史。
奉献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质。人生的乐趣并不在于索取,大树向土地奉献了一片绿荫、花儿向空气奉献了一缕芬芳、鸟儿向天空奉献了一种生机······奉献不是失去、不是放弃、不是任何人痛苦的理由,当我们点燃蜡烛照亮他人时,自己也会感觉到快乐,就像书中的老汉一样,他让我想起来菊花,乐于奉献、不求回报、品格高尚的菊花。在秋风乍起中,他成了村名的靠山、他成了人民的靠山,他从始至终从未想到自己,而是把一次又一次生的希望给了别人,他就是洪水里的“菊花”带给了人们以生的希望,他就是洪水里的“菊花”含苞欲放,有着别花未有的品质,他就是洪水里的“菊花”一位忠于职守父爱如山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