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000字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

不记得为什么买了这本书,但细品之后让我感到本该如此。

起初草草翻看时,感觉内容枯燥无趣,便放在一边。后来打开时,细细品味,渐渐沉迷其中,后悔之前没有认真读它。这本海莲·汉芙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二十年来的通信集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读它,让我感叹海莲与弗兰克以书为载体的心灵交流和以信为形式的丰富情感。

书缘。

海莲一生穷困潦倒,以写剧本为生,但她酷爱读书。由于纽约书店内的书的昂贵与庸俗,使她转向伦敦一家古旧书店邮购那些旧书。海莲在书中说到她看书买书的守则之一令我感到惊奇,她说,她绝不买一本没读过的书,那不是跟买衣服没试穿过一样冒失吗?“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海莲对知识要求极其严格,有时候,她会对书感到不满。她指责《佩皮斯日记》的半吊子编辑东挖西补,断章取义,并让弗兰克找来那本“货真价实的佩皮斯日记”。她说查理德·伯顿将那本卡图卢斯译得诘屈聱牙,真教人伤脑筋。她对一本拉丁文版的《圣经》极为不满,简直要毁掉这世界上“最美的散文”。

这位美国姑娘热爱英国文学。“记得好多年前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我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他告诉我:‘就在那儿!’”性情率真的海莲总是催促着弗兰克帮她找些书,她想一刻也不闲着得读书。弗兰克也乐意为海莲效劳,他那英国绅士和严谨工作的做态以及与海莲志同道合的感觉使得他为海莲仔细地找每一本书。弗兰克愿意为海莲要的书找上好几年,甚至找到了她两年前提到的利·亨特的书和《通俗拉丁文新约全书》。

情缘。 

幽默善良的美国姑娘海莲在与弗兰克通信期间,友谊渐渐地深厚。查令十字街这边,全体职员陆续加入,然后是德尔自己的家人,再后来便是邻居刺绣老太太玛丽·博尔顿。纽约这边,有舞台剧女演员马克辛,友人金妮和埃德造访伦敦那个书店。

通信后,海莲了解到战后英国经济困难,肉类、鸡蛋等食品限量供应,女人的长筒丝袜更是奢侈品。并不宽裕的海莲却频频为书店送去这些物品,她的善良慷慨让书店的工作人员视她为亲人。

弗兰克等人始终盼望着海莲能来到英国,海莲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赴约。当她攒够了积蓄,而女王登基使她不能来。本来要赴英,她的牙迫使她留在了纽约。稍具戏剧性的是,海莲在弗兰克去世前都没见上一面。二十年的越洋友谊,两人从未见面。

德尔太太毫不避讳地告诉海莲“有的时候,我并不忌讳告诉你我曾经很嫉妒过你”,海莲说:“弗兰克,你是唯一了解我的人。”鱼传尺素二十年,最了解自己的人在千里之外,却一生未见,他们一定默默的凝视着对方位置的方向吧! 

我想象着,海莲收到来信,满心欢喜,裹紧大衣,转个弯又溜进自己的破公寓。 

弗兰克奔波于寻找古书,翻看间看向海莲的方向会淡淡一笑。 

我想,这便是让人感动的“遥远的相似性”吧! 

更让我感动的是,让他们之间联系的是等待中的书信。字字句句,下笔前的斟酌,思考时不自觉地微笑,寄信时的祝愿,等待回信的期待,拆开信封的激动与念着每一个字时的幸福。在很“快”的今天,通讯设备发达,书信——这一传统信息交流方式早已淡出人们视线,书信来往的美好渐渐消失,等待似乎难以接受。在这本书中,我渐渐明白慢慢地等也让人幸福。是海莲,让我懂得书籍的必需性;是弗兰克,让我懂得等待的幸福感。 

我震撼于海莲与弗兰克二十年的通信,一切源于对书的追求与渴求。马克斯与科恩书店——这小小书店,转营绝版书,寻找并收藏珍本。书籍是保留人们记忆的最好的形式,往事如潮,珍爱的东西不会一直存在,将它们存在于文字中,与世流传。一代代人从记忆的文字中汲取点点滴滴,这便是文字的意义吧!海莲从前人的记忆中获取知识,而我们也从海莲的记忆中懂得更多。书籍,无疑是人们之间的最好的联系。它越过空间将海莲与弗兰克彼此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海莲与弗兰克在日积月累中,情谊越来越深,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