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1000字

在苦难中温情地前行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苦难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甩不掉的衰神,你越想摆脱,它就粘的越紧。但有些人没有想要逃避困难,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直面困难。许三观便是其中之一。温情对于每个人而言,就像淡雅的蜜罐,让人想要拥有。在我们前行的途中,因为旅途颠簸,很多人的蜜罐不见了,但许三观守住了。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讲述了主人公许三观通过先后卖血十一次,帮助自己的家庭渡过了一次次的困境。身为小人物的许三观在面对苦难时,那如老树根般深沉的求生意识,在面对厄运时,那如磐石般坚硬的顽强抵抗,都使我有所感触。

故事的开端,许三观的卖血缘于好奇。许三观回村看望爷爷时,结识了同村的龙根和阿方,也第一次接触了“卖血”。村里的男人基本上都会去卖血,村里也流传着男人卖血代表着身体健康。而且卖血有着优厚的报酬,这使许三观动了心,也开始了卖血的一生。事后他们去胜利饭店吃饭,许三观也第一次听到了贯彻他一生的话:“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卖血无疑是伤害身体的,但是在那个艰辛的年代,卖血给那些生活艰苦的穷人提供了一条渡过难关的道路,也给日后的许三观提供了一条不归路。当时的许三观肯定日后自己真的把血当作“身体健康"标志,自己价值的体现。

故事的发展,许三观的卖血为了生计。许三观在工厂上看上了卖爆米花的许玉兰,为了能够成功娶到许玉兰,身无分文的许三观再次选择卖血。他也依靠卖血赚来的钱获得了许玉兰父亲的认可,成功娶到了许玉兰。说来也可笑,二人的糊涂婚姻仅仅是因为八角三分钱和许玉兰父亲的封建思想,这也代表着那个年代遗留的封建。后来故事便来到了十年后,许三观迎来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当许三观知道徐玉兰的不贞时气急败坏,一反常态,不再唯妻子命是从,看着方铁匠搬自己家东西时,帮忙不说还特别卖力,对于养了九年的一乐,心情十分复杂,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始终走不出他是别人儿子的阴影。但是当许一乐哭着对他喊出爹时,我想许三观接受了,坦然地接受了。我想他只是受封建思想的禁锢,找不到一个接受许一乐的理由,但后来他找到了,那便是他们父子之间的亲情,无需血缘来维持的亲情。也正是这份亲情使许三观后来为了一乐治病,不惜伤害身体,连续卖血赚钱。其实许三观不是一个典型的伟大形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一乐生病,需要钱,许三观只知道许一乐是自己的儿子,即使再多的困难也要去救回一乐。所以之后的许多苦难,许三观选择积极乐观的面对,直面困难。而也从这许三观的形象开使慢慢地高大起来,我也慢慢的被他感动了。

故事的结尾,许三观的卖血为了自己。许三观的一生卖了十一次血,为了一乐,为了妻子,为了生计。但是他从来没有为了自己卖过一次血。故事的最后,许三观已经六十多岁了,三个儿子有了出息,许三观不需要再为了生计奔波。这一天许三观想吃炒猪肝了,但因为那句“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他想到了卖血,为自己买一次血。但是他已经老了,他的血已经没人要了。许三观哭了,在大街上哭了。妻子和三个儿子赶到后以为他只是因为没有吃到炒猪肝,便带他去吃了。但不是,许三观哭的是自己的青春,哭的是自己老了。曾经帮助家庭度过种种困境的自己的血,没人要了,这也代表着,许三观再也帮助不了家庭度过困难了,这是许三观对生活的一种不妥协。一个在艰难困境中乐观顽强前行的人,一个一心想着为家庭付出的人,一个会因为自己帮不了什么忙而哭泣的人,本身便值得尊敬,许三观值得尊敬。

许三观是中国式父亲的缩影,他平凡而贫寒,善良中有着几分愚蠢,但在苦难面前,他永远是最能够豁得出去的那个人。他能用脊背撑起眼前的风霜雪雨,也能用血肉换来家人的平安喜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时候,乐观并顽强的人,都一定可以超越苦难。任何苦难中,还能竭尽全力不失温情的人,都值得被人尊敬。许三观值得被尊敬,面对困难砥砺前行的我们,同样值得被尊敬。

许三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英雄,对他也是当时的一个小人物。而每一个善良乐观努力的小人物都可以成为英雄,许三观是,我们亦是。我们风雨兼程披星戴月,我们擦干眼泪委曲求全,我们时常崩溃却又习惯性自愈,为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是为了自己所爱之人。这样的我们,乐观面对苦难的我们,为爱的人付出的我们,不忘初心前行的我们,值得被尊敬,值得成为自己的英雄。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