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鸟》读后感1000字

八十年代的美国,很难想象会有人隔绝在社会文明之外。然塔拉一家却孤悬于巴克峰山上。父亲是极端摩门教徒,他坚信世界末日终将来临,且父权至上,不允许出现第二种声音。于是,十七岁前的塔拉,没看过医生,没上过学,每天穿着男装,在父亲的废料厂里与破铜烂铁打交道。有躁郁症的父亲和性格极端的哥哥肖恩还会在塔拉不够顺从的时候对她冷眼相待,甚至是拳脚相加,将她的头摁在马桶里······在这种的家庭中长大,人生似乎可以一眼看到尽头。

如今的塔拉,二零一四年取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二零一八年出版自传体小说,二零一九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人们只看到塔拉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里女孩,却带上一顶博士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塔拉这样说:“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想象的家庭环境,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那究竟是什么使塔拉涅槃重生、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呢?这本书的英文名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教育”(《Educated》),中文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作者亲定的名字,回过头来看,中文之美,寓意之深。

在塔拉十四五岁的时候,他的世界迎来了第一缕阳光———哥哥泰勒房间里面唱诗班的音乐。音乐开启了塔拉转换改变的大门,她不再是父亲、哥哥们男权下的附属品,她也不再是对父亲宗教观言听计从的信徒。有许多人说这本畅销书名不副实,但他们只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高校晋升之路,却忽视了塔拉一家极其复杂的家庭结构、意识形态、宗教控制、阶级分化等综合因素。这是一个惊奇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颇有收获,自我感觉汲取到一丁点的力量———幸福的力量,你的出身比她好太多,你出生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长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里;使命的力量,你可以像她一样找到人生的价值;友谊的力量,或许你也有像泰勒一样的兄长;教育的力量,你是否有信心来到自己的学习圈内不断提升自我。

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这本书:“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童年的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我时常在想: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父亲的偏执,对信念的狂热以及在家庭中唯我独尊,导致塔拉十六年间的生活是灰暗扭曲的,即使在接受教育后,在真理与自我认知之间她一次次质疑,苦苦挣扎。身心,肉体受到至亲的伤害。她仍没有被击垮,她的不平凡经历也为她看待世界,思考问题时呈现了独特视角。她的论文,研究方向深受导师推崇支持。塔拉是幸运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不善言辞、口吃的泰勒哥哥,以及不断激励她前进的导师们。当然她取得成功更重要的因素是来自塔拉内心深处强大的内驱力,成为了一个美好的自己。

接受教育不是单方面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也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在日复一日的慌张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与活力,去思考习以为常的事,做出非动物式原始冲动的选择,稍微不那么傲慢一些,有几许对自我及确信的批判意识,因为绝大部分的自我倾向的东西,可能完全是错的、被屏蔽的。

最后,塔拉在访谈里说过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教育亦能让我们的理智骞翮远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