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背影》

多少人的心中,都难忘这样一个背影:头戴黑布小帽,身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肥胖的身躯艰难又努力的攀着月台。我望向窗外,脑海中自己父亲的身影仿佛与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渐渐重合,在夕阳下光辉闪耀,泪水早在不知不觉中沾湿了眼眶。

回首往昔,母爱似水一点点浸润在日常琐事的细节之中,所以感触深刻;而父爱如山的巍峨,又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只能随着时间的积淀慢慢显现出那一份深沉于无言之中的爱。

伴随我童年时代的,是吃不完的药,挂不完的水,深夜空无一人的急诊室,以及走廊上奔走着父亲。五年前,我因一次手术住院半个多月。手术前一晚,父亲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七点进入手术室,十点半才出来,我无法想象,三个半小时的等待对于父亲是多么的难熬。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就坐在靠近手术室出口最近的一个座位,只要门一开,他就立刻冲过去,看到出来的都是其他病人时无比失望的神情。他来回奔跑的背影,旁边的护士都被深深触动,宽慰他说,“这位爸爸,每位病人出来我们都会叫名字的,你不用太担心了”。我永远都无法忘却,刚刚从麻醉中苏醒后,刺眼的灯光下,父亲额角细密的汗珠和微红的双眼。

进入青春期,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经历与父母紧张的冷战,我依旧和小时候一样活泼。和母亲说说笑笑时,父亲就在一旁静静地聆听,没有太多言说,却认真在心底默默记下我的喜怒哀乐。每次的放学,校门口的香樟树下一定有父亲的身影,热烈的阳光,香樟醉人的气味,夹杂着父亲和我的笑声,寄着青春的理想,顺着和暖的微风一起飘向远方。

转眼间。我已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离高考也只剩不到两年的时光。每每与好友谈及今后的理想,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奔向未知的远方,摆脱父母的束缚。待若干年后,走过这世间,翻过岁月不同侧脸,蓦然回首时,才发现,灯火阑珊下,父母在一次次送别中慢慢老去,而未来我们也终将经历这一切,目送着自己儿女渐行渐远的背影,把微笑的泪水留在那个最美的夏天

除了家人之间相互守望的背影,身边最美逆行者的背影更让我们为之动容。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猝不及防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举国上下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搏斗,为生命接力。医无私、兵无畏、民心齐……他们用最朴实的言行,最温暖的背影,展现了英雄本色。这些背影虽弱小,但高大;虽单薄,但伟岸。正是这些义无反顾、步履铿锵的背影,凝聚起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汇集起我们走向胜利的无穷力量,也激励着我们全家砥砺前行。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他们尝试各种直播软件,遴选出最方便,最顺畅的授课平台,希望给学生们带来最佳的授课体验。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夜灯长明,那伏案录课的背影只为无愧于老师这个最神圣的称号。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特殊的日子里,是医护人员签下生死状无畏的背影,是卡车司机载满救灾物资奔向灾区的背影,是志愿者烈日下汗流浃背的背影,是老师们屏幕前辛苦备课的背影,是每个学生为回馈社会伏案学习的背影……千千万万的背影都将凝聚无疆的爱,汇聚成那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疫情之下,你我身边,太多故事,太多感动,如炬火照亮每个人的心间。无数个这样的背影,聚集成人性的光辉,成为照耀一个时代的光亮,随着历史的巨轮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